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的第一次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中国城市最初的改革借鉴中国农村的改革,但此后,中国农村的改革一直滞后于城市的改革。中国农村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和生产要素尚未实现市场化。与此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极大地解放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家庭小农经济的地位与作用。目前,家庭小农经济的作用已充分释放,而它的局限与弊端也日益显现:不利于和大市场对接,不利于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对接,不利于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以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中国农村第二次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国农村走向市场化的需要。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靠三农自身是永远不可能走出三农困境的,真正理性的选择和有效途径是靠农村一切要素的流转来实现和先进社会要素对接,从而带领农民走出三农困境。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宏观的经济背景之下,本文基于市场经济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借鉴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考察,结合理论分析和地区实践,从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制约性因素及其影响效果,并对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制度改革提出了思路和建议。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如下:第一章为引言。阐述了本文写作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等。第二章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认识。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必然性;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现实基础;疏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规定,对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我国农村土地市场进行了阶段性划分;阐述了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几个问题。第四章在制度层面阐述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约性因素,包括:土地产权配置、市场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和其他相关制度等。第五章,在非(正式)制度层面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包括:政府执政能力和认知、村庄内部的非正式制度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第六章基于前面几部分的分析结论,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建设的制度设计思路和对策措施。第七章为结论。总结和梳理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