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人数将分别达到2640万和1700万。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5%,其中以肺腺癌最为常见。肿瘤的异质性问题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为肿瘤精确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带来挑战。肺腺癌是一组不仅在组织学分类,而且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均表现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目前肺腺癌中超过一半的肿瘤驱动基因被发现,而针对这些驱动基因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标准化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是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之后第二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用靶点。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可特异性靶向抑制ALK蛋白。对驱动基因突变状态检测是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目前常见的ALK基因融合状态的检测方法有荧光原位杂交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及Ventana ALK D5F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Ventana ALK D5F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LK融合蛋白表达,收集了较大样本量的ALK阳性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次以往研究认为同一肿瘤中不同驱动基因突变是相互排斥的,但目前已有联合突变NSCLC病例的报道,所以本研究同时对ALK阳性肺腺癌进行其他驱动基因如EGFR基因、KRAS基因、BRAF基因、HER2基因突变检测,以进一步了解肺腺癌此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意义。肿瘤异质性问题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为肿瘤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带来挑战。在很多恶性实体瘤中发现肿瘤遗传学异质性,例如原发肿瘤与其转移灶间分子表达不一致现象。肺腺癌具有高度遗传学异质性,关于其靶向癌基因的异质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EGFR基因异质性的相关研究报道,而关于ALK是否具有异质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肺腺癌原发灶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间ALK基因融合的表达,探讨肺腺癌中ALK表达是否具有差异性,以便为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一部分:我们共收集通过Ventana ALK D5F3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LK阳性肺腺癌10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首先采用Sanger 一代测序法对106例ALK阳性肺腺癌进行其他相关驱动基因EGFR、KRAS、BRAF、HER2突变检测,结果显示,106例ALK阳性肺腺癌中5例发生EGFR突变,而其他相关驱动基因未见改变。5例EGFR突变病例其中3例是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2例是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此外随机选取同时期90例ALK D5F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肺腺癌病例做阴性对照,探讨ALK阳性肺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特征。结果显示ALK阳性肺腺癌更常见于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处于高临床分期。此外,我们发现ALK阳性患者虽然较多见不吸烟者,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易见在本研究中也未能被体现。组织学亚型上ALK阳性更常见于以微乳头为主型及实体为主型肺腺癌。第二部分:收集37例ALK D5F3阳性肺腺癌及其配对转移淋巴结和16例ALK D5F3阴性肺腺癌病例及其配对转移淋巴结,共53个配对肺腺癌原发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肿瘤组织进行ALK表达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肺腺癌原发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间ALK表达符合率为100%。此外我们对ALK阳性肺腺癌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ALK融合蛋白表达是弥漫性的,存在于每一个肿瘤细胞中,无差异性着色。因此我们认为:ALK基因融合在肺腺癌中表达是一致性的,且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一旦发生即为稳定的分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