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达成这一目标需着眼教育公平问题和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着重思考如何解决基础教育阶段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而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分布式学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基于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探索建设了“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用以实现基础教育传统课堂的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基于班级的教学环境。同时,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该教室为每位学生配备了移动学习设备。社会存在感作为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为了准确研究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的本地教室(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异地教室(基于视频同步互动的远程教学)学习者的社会存在感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以“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教室为例设计准实验,利用访谈提纲和学生参与该课程的直接感受进行定性分析;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利用基于社会存在感量表(Social Presence Inventory,SPI)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会存在感的共同存在感、参与关注感、情绪蔓延感、理解交流感和行为依赖感五个维度上,本地与异地学习者均无明显差异。故基于社会存在感的角度,该教室能够基本保证异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此外,该研究基于社会存在感的五个维度分析了分布式学习教室能够提高学习者社会存在感的机理及局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本部分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整体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二章,文献综述。本部分总结了社会存在感和分布式学习基本概念、分布式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标准以及为学生配备的移动终端简介等,充分论证社会存在感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第三章,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基于前文,本部分主要进行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验过程设计、分布式学习环境下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设计、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社会存在感数据收集过程的设计。第四章,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社会存在感数据分析。本部分分别对访谈数据和问卷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分析,基于社会存在感从共同存在感、理解交流感、参与关注感、行为依赖感和情绪蔓延感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的差异分析。第五章,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实验结果讨论及其应用策略分析。本部分在对大量已有文献的分析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专用教室的优势与局限和分布式学习环境中开展教学的应用策略。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部分对本文研究过程的完成情况和创新进行概述,总结研究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