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灌注成像表现与细胞DNA增殖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HCC)35例,根据CT灌注成像表现分为典型组(A组),即造影剂始退时间≤50s的“快进快退”组,与非典型组(B组),即始退时间>50s的“快进慢退”组,其中A组28例,B组7例,所有病变均经病理证实。增强后记录各肿瘤结节的CT增强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退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均在行CT灌注成像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流式细胞术检查。分别记录各肿瘤结节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率以及增殖系数PI,计算各组间DNA非整倍体(异倍体)干系的百分比率,并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对所有肝癌结节的增强持续时间和肿瘤细胞DNA 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CT灌注扫描检查,始增时间A组与B组分别为17.39±6.47s与16.41±3.59s,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时间A组与B组分别为25.45±4.83s与26.73±6.38s,各组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始退时间A组为35.83±5.61s,明显短于B组的61.73±8.25s(P<0.05);增强持续时间A、B两组分别为53.72±9.47s、122.85±10.43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DNA分析,A组肝癌细胞表现为高增值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分别为35.21±6.11%、51.42±1.59%,显著高于B组的22.19±4.52%、32.91±6.27%(P<0.05)。A组异倍体峰出现率高达53.57%(15/28),B组则无一例出现异倍体峰。相关性分析,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其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间相关系数rs=-0.72,rPI=-0.80,其相关性密切(P<0.05)。其中A组肝癌结节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DNA 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间相关系数rs=-0.47,rPI=-0.39,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造影增强持续时间与DNA 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间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表现与肿瘤细胞DNA增殖水平具有相关性,其增强持续时间与DNA的S期比率及增殖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即原发性肝癌DNA呈高增殖与高分裂状态,其CT灌注成像表现呈“快进快退”的短增强持续时间的典型增强改变,而原发性肝癌DNA呈低增殖状态,其CT灌注成像表现呈“快进慢退”的长增强持续时间的不典型增强改变。因此,CT灌注成像增强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恶性度,CT增强持续时间长,则肿瘤生物学特性稳定,恶性度低,预后较好;反之,CT增强持续时间短,则肿瘤生物学特性活跃,恶性度高,预后较差。对肝癌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