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等的特点,特别是在中青年与老年患者中的差异。2、研究能早期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进行诊断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联合检查方法。3、初步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相对特异性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根据结果探讨其在诊治和病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统计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例161例发病部位、首发症状、相关检查检出率、病理特点、及异常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等,探讨其各自特点及在各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首先,文章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首发症状、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与年龄等的差异性。其次,进一步探讨各种辅助检查的检出率、病变部位与病理类型等;探讨相对特异性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探讨其在诊断、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总体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总体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非秩和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论中青年组还是老年组,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可以有上腹痛、腹胀、腹部胀痛、皮肤巩膜黄染、尿黄、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表现。从起病到确诊平均病程2.3个月。中青年组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部,其次为降部(不含乳头部),余分别为球部、水平部、水平部与升部交接处。老年组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其次为乳头部、球部、升部、水平部、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两组在发病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中青年组病理类型分别以腺癌为主,其次以恶性间质瘤、类癌、粘液腺癌。此外可见恶性淋巴瘤及小细胞恶性肿瘤各1例。老年组病理类型分别以腺癌为主,其次为恶性间质瘤、类癌、粘液腺癌。此外可见未分化癌、乳头腺鳞癌、腺癌伴粘液腺癌及腺癌并部分印戒细胞癌各1例。两组在发病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辅助检查以ERCP、十二指肠镜、EUS检出率最高,余按检出率高低分别为MRI增强、CT增强、CT平扫、MRI平扫、胃镜、MRCP、B超等。肿瘤标志物中CA199、CEA在该病中升高明显,对该病诊断有提示作用。结合上述多种检查及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1、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易早期发现。2、老年人及中青年人在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上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总体以乳头部最多见,病理类型均以腺癌最多。3、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又依赖于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认识。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等临床表现,且又不能用常见疾病解释者应提高警惕性,结合ERCP、胃镜、十二指肠镜、CT增强等多项联合检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其中十二指肠镜、ERCP、EUS检查检出率最高。4、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目前缺乏相对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但血清学标志物升高可提示恶性肿瘤存在。CEA、CA199两者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有诊断价值并可在术后检测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