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对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开始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出表现为:在教学理念上,教师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率先垂范,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力度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合点,利用这些结合点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方式上,不再只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开始通过以小组合作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随着课改的推进,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各种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中,出现了很多表演痕迹浓重、违背品德教育规律、忽视教材的使用的问题。在新课改的反思期,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既发挥外在优势,又提高教学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篇论文就是笔者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的一些见解和设想。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友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友善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探索友善价值观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能够丰富完善理论成果;二是有利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有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发挥友善价值观对青少年学生的引领作用。在深入学习研究和分析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查阅了不少国内外有关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掌握了国内外研究的动态,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同行课堂的观摩研究和自身的教学经历,搜集了大量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典型课例,进行客观而深入的分析,挖掘目前友善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其存在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此外本研究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案例。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素材,对于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发挥友善价值观对青少年学生的引领作用,使友善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友善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一般性概述。首先,明确了友善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其次,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为初中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条件,有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推力。再次,探讨了友善价值观教育和小学、高中、大学相比的一些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第四,阐明了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情理交融原则、正面引导原则。最后,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自我友善价值观教育、同伴友善价值观教育、师长友善价值观教育、社会友善价值观教育、自然友善价值观教育、世界友善价值观教育。第二部分,概括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本部分在学习观摩、分析反思大量课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概括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情感体验受忽视、思辨启发不深刻、正面引导力度小、实践活动不充分、学科资源欠整合、评价形式太单一。究其原因,既有教师、教材、学生方面的因素,也有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和社会原因的制约。第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是本文的重点。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同行们的优秀课例,提出了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对策。首先,尊重学生,融洽氛围,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其次,以情动人,情理交融,重视友善的道德情感教育;再次,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坚定友善道德信念的树立;第四,设计情境,感知生活,启发友善品质的自我觉醒;第五,确定主题,回归生活,开展友善实践活动;第六,深挖教材,整合沟通,综合渗透各学科资源;最后,立足过程,全面分析,丰富友善价值观教育的评价形式。第四部分,展示了笔者探索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友善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课例,以期增强本文的可行性和实践性,给一线教师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