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中国扶贫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居民生活得以改善。反贫困是长期任务,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贫困状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提出均表明中国反贫困工作重点将转向解决多维贫困、相对贫困与预防返贫,这为后2020新时代的反贫困道路指明方向。脱贫攻坚收官之际,“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的贫困问题成为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根据中国贫困县分布状况,新疆仍然有10个县未实现脱贫并均集中在“三区三州”之一的南疆四地州,是新疆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已实现脱贫摘帽的县仍然是相对贫困治理阶段的重点对象。因此,多维视角下深入研究新疆贫困县贫困问题,能为后期提供有着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反贫困政策、更能为预防和减少将来贫困与返贫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以收入贫困理论、多维贫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多维贫困测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贫困与多维贫困进行了概念界定,从济发展水平、生活与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水平、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对贫困县贫困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其次,构建教育、生活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与环境等四个维度14个指标的贫困测算指标体系,选取熵权-TOPSIS法,利用新疆贫困县2002-2018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贫困县进行多维度贫困度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描绘新疆贫困县贫困时空演变分布图,分析各县在各维度下的贫困分布及演变特征。再次,为了更精准找出各县脱贫历程中的“短板”,选取农作物播种面积、造林面积等9个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纵向横向分析各县贫困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贫困县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从各维度变化趋势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维度贫困缓解能力强,下降趋势显著;教育贫困趋于恶化,贫困程度较深。(2)乌什县、柯坪县、巴楚县等县教育贫困程度趋于恶化;乌恰县、疏勒县、莎车县等县医疗卫生福利不足,生活水平低;疏勒县、英吉沙县、泽普县等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趋于恶化;疏勒县、英吉沙县、泽普县等县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各贫困县不同维度下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存在交叉贫困现象。(3)城镇化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产业结构对贫困县贫困程度影响较大。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根据22个县贫困特征进一步找出多维贫困缓解过程的“短板”并找到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脱贫质量,建立返贫预警机制防止返贫风险,实现扶持政策差异化等建议以确保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保证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本文以收入贫困理论、多维贫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多维贫困测算、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贫困与多维贫困进行了概念界定,从济发展水平、生活与社会保障、教育文化水平、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对贫困县贫困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其次,构建教育、生活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与环境等四个维度14个指标的贫困测算指标体系,选取熵权-TOPSIS法,利用新疆贫困县2002-2018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贫困县进行多维度贫困度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描绘新疆贫困县贫困时空演变分布图,分析各县在各维度下的贫困分布及演变特征。再次,为了更精准找出各县脱贫历程中的“短板”,选取农作物播种面积、造林面积等9个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纵向横向分析各县贫困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贫困县贫困状况有所改善。从各维度变化趋势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维度贫困缓解能力强,下降趋势显著;教育贫困趋于恶化,贫困程度较深。(2)乌什县、柯坪县、巴楚县等县教育贫困程度趋于恶化;乌恰县、疏勒县、莎车县等县医疗卫生福利不足,生活水平低;疏勒县、英吉沙县、泽普县等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趋于恶化;疏勒县、英吉沙县、泽普县等县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恶化。各贫困县不同维度下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存在交叉贫困现象。(3)城镇化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产业结构对贫困县贫困程度影响较大。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根据22个县贫困特征进一步找出多维贫困缓解过程的“短板”并找到精准脱贫的突破口。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脱贫质量,建立返贫预警机制防止返贫风险,实现扶持政策差异化等建议以确保实现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保证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