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作为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补充碳源的脱氮试验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污水普遍存在的碳氮比偏低的问题逐渐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的瓶颈;同时,作为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中运用最普及的活性污泥技术,其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费用在污水厂运行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本课题针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以及剩余污泥处理的问题,分别从工艺和碳源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在工艺方面,为提高低碳氮比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优化,设计了水解酸化/缺氧悬浮填料移动床/好氧组合工艺(简称H/AMBBR/O工艺),进行实验室中试研究,并探索该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高效脱氮和污泥减量的可行性。在碳源方面,通过对A/O工艺的二沉池剩余污泥进行碱解发酵,提取上清液作为反硝化碳源,考察上清液的反硝化效率,利用阶段比反硝化率的概念,提出上清液回用量的确定方法,并将上清液回用到实际运行的A/O系统中,考察上清液碳源的反硝化速率及其回用对A/O系统的影响。最后,分别从处理效能和投资运行费用(预估)方面综合比较了H/AMBBR/O工艺和上清液回用的A/O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试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①H/AMBBR/O工艺的试验结果   首先,在10.9~13℃,通过反硝化预试验对比了悬浮填料两相污泥和纯缺氧污泥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悬浮填料两相污泥对COD、氨氮、硝酸盐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37%、10.48%、60.86%和21.42%,远高于纯缺氧污泥的58.89%、3.71%、41.58%和13.75%;且生物膜的活性良好。因此,在缺氧池投加悬浮填料有利于增加污泥量,改善反硝化污泥活性,减弱冬季气温的影响。   其次,研究了H/AMBBR/O组合工艺的启动方式。采取接种污泥、单池分别启动的方式对水解酸化池、AMBBR和好氧池同时进行培养驯化。其中水解酸化池采用连续进出水、逐渐增大负荷的方式,在15d内启动成功;AMBBR采用好氧曝气挂膜、缺氧转换的方式,历时20d,挂膜成功。组合工艺启动后,处理效果在两周时间内达到稳定。   再次,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筛选出H/AMBBR/O工艺的最优工况。结果表明:1)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以2.5h为宜,过长的停留时间会消耗更多的碳源;2)AMBBR水力停留时间越长,反硝化反应进行得越充分,试验最佳停留时间为3h;3)硝化液回流比越大对反硝化越有利,但是动力消耗也大,试验选取合适的硝化液回流比为300%;4)当平均水温高于18.0℃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不受抑制,工艺处理效果较理想,当水温低于18.0℃时,硝化反应不完全,工艺处理效果明显变差,尤其是TN出水浓度远不能达到试验预期目标,建议经济条件较好的污水处理厂可以考虑在好氧池投加填料,增强低温下的硝化效果。因此,在进水流量Q=50L/h,好氧池HRT为6.0h,二沉池HRT为1.2h,且填料投配率为30%的情况下,最优工况的条件是: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5h,AMBBR水力停留时间为3h,硝化液回流比300%,平均水温高于20.0℃,此时,组合工艺获得最佳处理效果:COD、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35%、98.24%和71.92%,对应出水浓度分别为22.6mg/L、0.89mg/L和16.35mg/L。   最后,对比分析了水解酸化池分别作为纯污水和污泥污水同时预处理反应器的效能,结果表明,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既可以改善与增加碳源,为后续反硝化提供有利条件,也可以同时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污泥减量率可达到56%以上。   ②剩余污泥碱解上清液的回用到A/O工艺的试验结果   首先,通过试验研究了剩余污泥碱解发酵的较优条件以及碱解对污泥的减量作用。确定了碱解pH值、以及搅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连续试验的指标分析、反硝化速率对比以及污泥破解后的扫描电镜照片,确定较优的SRT为9d;同时,计算得出剩余污泥在碱解过程中的污泥减量率达到56.3%。   其次,分别考察了碱解上清液、乙酸钠和生活污水三种碳源的反硝化效能及其反硝化动力学,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碱解上清液可以作为反硝化脱氮的碳源。   进一步的研究考察了剩余污泥碱解上清液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反硝化速率,并据此初步确定上清液的回用量。采用不同的VFA/N比值进行批式试验,考察硝酸盐的反硝化情况,选择出试验硝酸盐浓度下的较优比值,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污水中,与纯生活污水脱氮对照,考察回用的可行性,以及回用量的确定。结果显示,VFA/N比值的增加能加快反硝化反应,且比值越高,出现亚硝酸盐峰值越大,时间越滞后,硝酸盐的降解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跟pH值能够较好地吻合;将上清液以一定比例投入生活污水,反硝化速率明显提高,平行组6h反硝化量分别达到47.02和33.95mg/L,为单纯生活污水反硝化量的2~3倍。试验进一步根据不同反应时间段的反硝化速率提出阶段比反硝化率的概念,并结合初始VFA/N比值以及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粗略判断出上清液的回用量,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后,根据上清液回用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实际A/O工艺的回用试验研究。分别于冬季和春季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两次上清液的回用试验。冬季试验,A/O工艺产泥量较低,上清液回用量受限,为50ml/min左右,小于理论回用量;春季试验,上清液的回用量为85ml/min左右,与理论回用量相当。分别对两次上清液回用前后系统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能,以及上清液回用过程中引入的氮磷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冬季试验情况下,实际TN去除量接近42mg/L,远高于理论计算值28mg/L;2)春季试验结情况下,基于阶段比反硝化速率计算的理论TN去除量为50.4mg/L,和实际的55mg/L较为接近,TN的平均出水浓度满足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3)两次回用过程中引入系统的总氮占原污水总氮的10.55%和21.27%,结合TN的去除情况分析,认为该比例对系统脱氮的影响不明显,可忽略;上清液回用过程中引入总磷占原污水总磷的20.86%和79.60%,对应的出水TP浓度分别为2.84和3.52mg/L,由于系统没有设置专门的除磷装置,磷在系统中的循环可能会造成累积,因此,长时间的回用可考虑在上清液中投加盐类形成磷沉淀后进行回收。   ③H/AMBBR/O工艺和剩余污泥碱解上清液回用的A/O工艺的最优工况对比分析   两工艺最佳工况的污染物去除效能对比结果表明:1)两工艺对COD和氨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和氨氮的出水浓度均能满足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2)上清液回用的A/O工艺出水TN浓度低于15mg/L,能够满足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而H/AMBBR/O工艺出水TN仅能满足GB18918-2002的一级B排放标准;3)上清液回用的A/O工艺反硝化能力以及灵活性更强,而H/AMBBR/O工艺能够实现污水污泥处理以及内碳源回用的一体化,运行管理更简便。   两工艺运行费用预测结果表明,费用差别产生于AMBBR中的悬浮填料和用于调节上清液pH值的酸碱试剂。其中,悬浮填料使用寿命较长(长达数十年之久),且为一次性投资材料,而酸碱试剂为日常运行材料,其消耗费用约为悬浮填料的7倍。因此,实际应用时还需综合考虑污水的处理要求和当地的经济水平。
其他文献
嵌岩桩是在基岩埋深较浅及山地丘陵地区出现并逐渐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桩型。工程中常以其单桩承载力高、沉降小等承载特性,常将其运用到高层建筑及桥梁港口等工程中。目前学者们
钢管混凝土以其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等优点,在多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主要有内隔板式、外加强环式及隔板贯
共同沟是一种浅埋地下生命线结构,它将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布置于沟内,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市政管线在规划、改建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始建设或建成了共
学位
随着我国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领域。三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也以其超强的跨越能力日益成为研究应用的焦点。斜拉桥与其它一般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由于结构对湍流积分尺度的敏感性,湍流积分尺度已经成为了衡量风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台风和常态风微观湍流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异,已有的对湍流积分尺度的研究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更高的建筑就需要更深的基坑,因此基坑开挖的深度也逐渐增大。深基坑工程对基坑支护、降水的要求相对以往高了很多
聚烯烃粗纤维是化学合成纤维的一种,是用改性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共聚物制成的尺度较大的纤维。此纤维的硬挺性好,可均匀分散在混凝土中,对酸、碱与氯盐等有很高的耐蚀
钢管混凝土构件拥有强度高、塑性变形能力佳、抗震性能好、施工便利、耐火性能好、经济效果优异等特点,在高层建筑中优越性能突出,目前钢管混凝土已经广泛应用在高层、超高层建
在世界闻名的古都西安,旅游产业非常发达,而随着近年来各式远郊旅游景区的大量开发,类似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产量越来越大。市政规划一般都将城市的郊区和乡村从规划中剔除,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