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优化配置

来源 :安徽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由于DG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会给电网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动配电网应运而生。主动配电网的特点是对DG进行主动控制从而改善由分布式电源带来的网损过大、电压质量降低、电网设备利用率低等缺点。其中,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具有平抑输出功率波动、削峰填谷、改善电压等作用,成为了优化主动配电网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储能系统投资成本过高,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此,本文为了充分发挥DG、ESS对配电网的支撑作用,系统地研究了主动配电网中的DG、ESS的优化配置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1)首先对主动配电网、DG以及ESS进行研究,建立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数学模型。其次对ESS接入配电网的网损、电压分布情况进行理论推导分析,初步得出ESS能改善电网电压质量、降低网损的结论。最后对DG接入配电网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2)DG接入配电网会对系统电压、网损等产生影响,针对DG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问题,考虑了DG的投资运行成本、网损费用以及发电费用这3个方面的因素,以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DG的优化配置模型。为了克服传统遗传算法出现早熟现象及收敛性问题,采用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3)针对主动配电网中光储微网的选址定容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从光伏投资者利益出发,兼顾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建立以分布式光伏的运行成本、配电网损耗以及电压偏移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获得光伏的接入位置和容量;下层优化以上层优化结果作为约束,以光储微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求取光储微网的经济调度方案,进而采用最大区间算法得到储能配置容量。最后,以IEEE33标准模型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优化配置的实现方法,并在MATLAB平台上开发了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优化配置软件。
其他文献
<正>灾害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灾害的发生逐渐呈大规模、长期化的趋势[2]。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一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不规则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⑴从2-4
在风光秀美的瑞士,火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尽管瑞士多高山峡谷,但瑞士铁路仍以准时著称于世,其列车晚点最多不会超过4分钟。然而2005年6月22日,瑞士铁路史上最为严重的断电事故
《聊斋志异》中涉及相思现象的篇章共有46篇.首先,相思现象的形成从社会原因来看,既有清初寇乱盗贼横行所致,也与士人科举、游学之风有关,还与社会上重利轻情的不良风气有关;
作物生产不仅受地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地域农业生产技术、投入水平、市场经济、政策、生产习惯等社会及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一种作物能否在一个地区发挥
以 1 2 4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应用题解决问卷考查了我国小学生应用题表征的类型和特点。结果表明小学生应用题的表征方式有复述内容、图式表征、图片表征、直译表征
完全学分制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完全学分制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挑战。以A校为个案进行调查会发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学习自主性会有所提高,但是学生上课缺勤率会有上
翻转课堂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相互“颠倒”,旨在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协作的学习环境,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