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老龄化发展时期,中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巨大,而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中老年人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医疗保险,作为医疗服务的财务风险分担机制,可以减少由于健康风险造成的经济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服务。虽然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但是城乡之间在医疗保险上差异巨大,农村中老年人参加的新农合在实际医疗保障等方面低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之间在医疗健康上的不平等。因此,我国在2016年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改革,以期在医疗保险领域实现城乡居民的均等化。本文基于城乡医保并轨这一政策背景,研究医保并轨是否会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就医行为造成影响。本文将结合城乡医保改革政策方针,在健康需求理论及Andersen医疗服务理论的理论假说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利用2011、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和STATA14.0统计软件,选取农村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门诊费用、门诊次数和住院费用、住院次数作为就医行为指标,采用地级市医保并轨的时间作为划分是否并轨的变量,选取非并轨区农村中老年人作为控制组,通过两部模型、DID模型分析医保并轨是否促进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就医行为。进一步将城镇中老年人作为另一组控制组,联合使用两部模型、DDD模型检验DID模型的平稳趋势假设以及通过对死亡、退出、新增样本的删选,构建两期平衡面板,检验本文模型的结果是否稳健。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城乡医保并轨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村中老年人的门诊行为,农村中老年人的门诊次数、费用均没有增加。2.城乡医保并轨虽然没有增加农村中老年人的住院次数,但是减少了农村中老年人的住院费用,缓解了经济压力。3、性别、年龄、社会活动、睡眠情况、自身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就医行为产生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层政府需要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鼓励其积极就医;加强农村基础医疗设施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政策在均等化的前提下应有条件的向农村居民倾斜;在不断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发挥商业保险在运作和管理上的优势,提高社会医疗保险的服务质量和专业程度,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与当前经济发展、个人健康需求、消费能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制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利用地级市实际医保并轨时间这一变量替代农村居民实际医保持有情况,减缓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2.为了修正由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无需就医或虽然受到疾病冲击但医疗费用也为零值的这类样本导致的随机误差非正态分布,采用两部模型和DID模型联合使用进行研究;3.考虑到DID模型需要满足平稳趋势检验,本文引入城镇居民这一控制组,利用DDD模型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