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议程设置是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它主要涵盖“公众议程设置”、“媒体议程设置”和“政府议程设置”三种形式。事实上,公众议程的设置及其优化是确保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人们渐次意识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政府并不总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单一主体,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以及公众都可以成为实现公共利益的主体。然而,由于制度供给相对落后、政府体系保守封闭、消极传统文化束缚、公众参与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以及受政府决策者主观价值偏好等的影响,致使我国的公众议程设置存在着诸如“特殊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新闻媒体某些专业素养相对不足、一些专家学者掌握信息的缺陷、公民自身素养的现实局限以及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等方面的问题。种种不同形式问题的存在,使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很容易出现偏离现象,这与公共政策的初衷是不相符的。本文以公共治理理论为工具,借用多个公众议程设置的案例,从公共治理的多中心、多路径、责任和绩效取向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公众议程设置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原因,进而将多元主体纳入到治理框架中,力求能够建立一个具备可操作性的公共治理框架。通过对公共治理理论下设置我国公众议程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发现治理的多中心取向要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多路径取向要求议程参与渠道多样化、治理的责任取向要求各主体明确自身责任、治理的绩效取向要求实现政策目标。据此,要解决公众议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保证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必须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共同治理;完善议程参与渠道,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强对特殊利益集团的规制,发挥好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的沟通桥梁作用,提高新闻媒体的专业素养,强化公众的议程参与意识和能力;创立公民可以有效参与的科学化多元主体评估模式,构建并不断完善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等。社会多元主体能够共同参与、实现互动共治是公共治理理论的研究者们所大力推崇的。本文以政府作为引导者、秩序的维护者和服务者,以利益集团、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以及普通公众作为多元主体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公众议程设置存在问题各种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确保公共决策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