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山东灾荒发生频繁,其中以旱灾、涝灾、洪灾最为严重。本文首先从整体上对近代山东灾情进行概述。1840年至1949年间,在全省107-109个州县中,成灾10个州县以上的早年有66年次,成灾30个州县以上的早年有33年次,成灾50个州县以上的早年有15年次。鲁北、鲁西北为旱灾高发地区,胶东地区受灾相对较轻。春夏两季是干旱最严重的季节。成灾10个州县以上的洪涝年有61年次,成灾30个州县以上的洪涝灾年有25年次,成灾50州县以上的洪涝灾年有6年次。洪涝灾以平原地区较多,山地丘陵地区较少,大体以鲁西、鲁北、鲁中、鲁南、胶东为序依次递减。夏秋两季是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季节。此外,风暴、冰雹、海潮、蝗虫、疾疫、地震等自然灾害也经常造成灾荒。从整体上看,近代山东灾荒有以下特点:1.灾害种类多,水、早、蝗、风、雹、疫、地震等各灾皆有,其中,水旱是主要灾害,黄河成为山东的心腹大患。2.受灾地区广,发生频率高,几乎无地无灾,无时无灾。3.地区分布不平衡。鲁西南、鲁西北水旱不断,灾荒连年,胶东一带受灾相对较轻。4.危害程度深,史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人相食”的记载。为对近代山东每一年的灾荒状况有更为具体的了解,本文编写了“近代山东灾荒年表”,按年度对近代山东受灾状况进行了统计。 在对近代山东灾荒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四次大的灾荒进行具体的个案研究,从而使本文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本文选取的四次灾荒是1876—1877年山东的大旱灾、1927—1928年的天灾与人祸、1933年山东黄河水患、1935年山东黄河水患。1876—1877年的大旱灾是近代山东最严重的一次大旱灾,在这次大旱灾中,山东受灾97州县,饿死不下五十万人,逃荒至他乡者达三百万人,出现了“草木皆枯”、“赤地千里”、“道殣相望”等令人怵目惊心的惨状。1927—1928年的天灾与人祸是民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灾荒。在这次灾荒中,山东水旱蝗并发,并且都极为严重,出现了饿殍盈野、饥馑载道的局面。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山东匪患猖獗、兵祸连年,把灾区人民仅余的一点抗灾能力剥夺殆尽,将灾难推向了顶峰。这次灾荒是天灾人祸相互交织、相互加重的典型。1933年黄河水患是二十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黄河水灾,在这次黄河水灾中,山东受灾22县,灾区面积达6768平方公里,淹没田地5,648,130亩,淹没村庄7250个,损坏房屋325,043间,受灾人口1,704,796人,财产损失达81,923,738元。水灾过后,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赈济活动,成立了专门的赈济组织——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对灾区发放赈衣、赈粮,并进行医疗救护,使灾民有了一线生存的希望。百年不遇的黄河洪水引起了人们对治河问题的思考,以李仪祉为代表的水利专家把我国传统的治河方法与西方先进的治河理论相结合,推动了我国治河事业的发展。1935年黄河水患与1933年水患仅一年之隔,鲁西灾民在元气未复之时又遭此巨灾,所以灾情显得特别严重。在这次水灾中,全省受灾350余万人,被水最广时面积达32,500平方公里,估计三分之二为农田,约4125万亩,每亩损失按5元估计,则农产损失约合20,000万元。再加上公私财产损失约5000万元,全省该年损失共达250,000,000元以上,相当于全省十二年之税收。这是民国以来山东损失最严重的一次黄河水灾。为救济灾民,山东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救灾机构—山东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并多方筹集贩款,设立收容所,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水灾带来的灾难。 频繁发生的灾荒对近代山东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灾荒的打击下,山东土地荒废,农田失收,农民生活困难,最终造成了农村经济破产。当灾民的穷乏、饥饿达到极点,不能再忍受时,就会为生存而奋起抗争,从而造成了近代山东此起彼伏的社会动乱。此外,灾荒还恶化了生存条件,使人们无法在本地生存,以致山东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潮。从灾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角度来考察近代山东灾荒,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灾荒的危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要正视灾荒,研究灾荒,最终做到远离灾荒,使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