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本实验通过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睡眠剥夺模型,同时给予实验动物药物干预,观察不同时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观察造模后以及药物干预下下丘脑甘丙肽与γ-氨基丁酸在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探讨失眠的可能发生机理,以及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为安神解郁汤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通过临床观察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的临床有效性,为安神解郁汤的推广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方法: (1)动物实验:本实验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安神解郁汤组。对空白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安神解郁汤组根据时间随机分为2天组、4天组、6天组,每组8只大鼠。具体实验方法为:对除外空白对照组的大鼠均腹腔注射PCPA致睡眠剥夺模型,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大鼠分别用不同实验药物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6天)甘丙肽与γ-氨基丁酸的表达; (2)临床研究:选取门诊符合条件的失眠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中药组35例,西药组35例。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判两组疗效。 结果: 动物实验: (1)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安神解郁汤组和艾司唑仑组大鼠(P<0.05)。安神解郁汤组、艾司唑仑组大鼠体重增加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安神解郁汤组与艾司唑仑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时程,对四组实验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进行观察比较。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排列整齐紧密,层次清楚,胞质均质红染,核大而圆,核仁清晰。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数量分布少,排列紊乱,核仁小,染色质深,细胞间隙大。安神解郁汤组及艾司唑仑组:变化处于空白对照组与失眠模型组之间,神经元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数量较多,但层次不甚清晰; (3)不同时程,空白对照组甘丙肽含量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甘丙肽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6天后艾司唑仑组、安神解郁汤组甘丙肽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干预4天、6天后安神解郁汤组升高甘丙肽含量较艾司唑仑组升高下丘脑甘丙肽含量效果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 (4)不同时程,干预2、4、6天时艾司唑仑组、安神解郁汤组下丘脑γ-氨基丁酸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4、6天时安神解郁汤组升高下丘脑γ-氨基丁酸含量的效果优于艾司唑仑组升高下丘脑γ-氨基丁酸含量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临床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失眠患者治疗前后无论是中医证候积分还是匹兹堡睡眠质量积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明显,说明安神解郁汤对失眠患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总体疗效的比较中,安神解郁汤的临床效果与艾司唑仑相当。 结论: (1)从上述结果可知,不同时程下丘脑甘丙肽与γ-氨基丁酸可能存在相关性; (2)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的机理可能与增加下丘脑甘丙肽与γ-氨基丁酸的表达有关; (3)安神解郁汤在治疗失眠的临床总体疗效上与艾司唑仑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