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与地域的关系极为密切,从某种意义来讲,文学丰富的审美内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地域文化影响作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创作心态;二是地域景观为作品提供独特的审美情致和文化意蕴。一个作家长期生活在某个特定的地域,必然积累大量该地域的生存感受和文化体悟,当他开始写作时,该地域的地域景观、风土人情、文化心理、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自然就会像轻快的小溪从笔尖喷涌出来。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1935年5月,他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辞去重庆民生公司机器修理厂厂长的职务,搬回成都,专心从事文学创作。至1937年,他完成了文学史界赞誉为“大河小说”的宏篇巨著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李劼人的“大河小说”是孕育在巴蜀传统文化母体内的精神胞胎,并长成为现代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1912年的处女作《游园会》起,李劼人就选择了巴蜀故土这一特定地域来建构自己的艺术世界,开始执著于对巴蜀“浮世”的“浮世绘”书写。他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老成都、天回镇,以及周边区域的一系列人化自然;同时,也将该区域鲜活灵动的生命和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带入人们关怀的视线。李劼人质朴厚重的艺术追求、清新的文风、温情的笔调无不浸染着巴蜀地域文化的精血,也正是因为他坚持本土化的写作,把艺术的触角指向自己眷恋和熟知的地域文化土壤,从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创作出意蕴深远、价值丰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