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腺瘤(HCA)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发生于结构正常或基本正常肝脏的良性病变。已经知道前者是一种肿瘤性病变,具有特征性的分子病理学改变,而后者的性质及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本研究选取多个与HCC发生有关联的微卫星标志,以期能够揭示FNH和HCA中的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在肝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例经典型FNH,9例HCA和18例分化好的(Edmondson I或Ⅱ级)肝细胞肝癌(HCC),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57个微卫星位点,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LOH。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例肝腺瘤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18例HCC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一例同时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有HCC标本中均可检测LOH,单一病例发生LOH的微卫星均数为4个(0-12)。57个检测的位点中,33个(58%)被累及,6个在这些HCC标本中呈现高频(≥30%)LOH,位于6q、8p、11p、16q和17p。9例HCA中,2例伴有不典型增生(即小细胞性改变,SCC),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胞膜阳性,未见明确胞浆和胞核阳性。9例HCA均显示有等位基因失衡,累及16个(28%)位点,其中8个为高频位点,位于11p、13q和17p。单个HCA病变发生LOH位点均数为3个(1-5)。5例FNH中均未检测到SCC改变,LOH检测均为阴性。然而,这些FNH标本中都可以见到多个透明细胞为主型的变异肝细胞病灶(FAH)和结节(NAH),后一种病变构成FNH中多数体积较大(直径>1 mm)的小结节。选取NAH较多且明显的1例FNH病变,应用显微切割分离了25个NAH,其中13个病变多数微卫星位点扩增成功。这些NAH病变均显示出LOH,共累及21个(37%)位点,其中6个为高频位点,位于8p、11p、13q和17p。单个病变发生LOH的位点均数为4个(1-6)。不同NAH病变之间LOH组型也不相同,显示是互相独立的病变个体。NAH、HCA和HCC的LOH位点分布不同,频率最高的位点分别是D8S298(70%)、D11S1301 (75%)和D6S1008 (50%)。这三种病变中,NAH中发生LOH的位点累及染色体区域与HCA基本相似。然而,前者中8p发生LOH的频度高于后者;NAH与HCA在16q改变中也不相同,前者累及7个位点中的5个,后者仅累及1个。结论:分化较好的HCC中存在广泛的等位基因失平衡,高频率LOH位点定位于染色体6q、8p、11p、16q和17p;HCA中也存在LOH,但分布较为局限,高频位点位于11p、13q和17p。FNH中未检测到LOH,与其多克隆特征一致,但组织学检查发现广泛存在FAH和NAH。对显微切割的不同NAH微卫星位点检测显示,所有小结节均存在LOH,提示他们都已经属于肿瘤性病变;NAH中LOH高频位点位于8p、11p、13q和17p,与HCA相似。来自同一FNH的不同NAH病变具有不同的LOH组型,显示它们相互独立。这组数据提示,经典FNH中小结节状的组织学改变实际上反映了多个NAH的成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