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补助作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上市公司在年报附注中披露的获得政府补助的原因共有395项,包括企业发展基金、政府扶持基金、所得税返还、出口退税、科技经费补贴、上市奖励、农业发展补贴、拆迁补贴、再就业补贴等等,这些不同初衷的政府补助有不同的目的。目前还未有文献按政府给予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不同初衷对政府补助的分布情况做详细研究,并结合政府补助的初衷研究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本论文在对政府补助不同初衷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首次结合政府补助的初衷检验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按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是否有明确的补助初衷,将政府补助总体分为初衷明确补助、初衷不明确补助。按照初衷的不同又可以将初衷明确补助进一步细分为新技术补贴、税收补贴、资源补贴、信贷补助、其他补助等。初衷不明确补助是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最主要的手段,约占70%,并且初衷不明确补助的范围逐年递增,可见,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越来越无明确初衷。在初衷明确补助中,上市公司获得较多的是税收补助、新技术补助、资源补助。分行业来看,工业行业主要获得的是新技术补助和税收补助,公用事业主要获得了资源补助和税收补助,金融业主要获得了信贷补助。从产权性质来看,非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新技术补助、税收补助获得政府补助,而国有企业则主要是通过资源补助、信贷补助获得政府补助。非国有企业的政府补助超过90%来自于市县级政府,国有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来源则较为平均,上市公司获得的补助多来自于财政部门。
本文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的效率受制于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的效率明显高于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于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由于约束性较差,资金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更容易遭到异化,进而降低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而明确的补助目的和补助条件削弱了政府补助的资金被异化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并实现政府补助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会计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其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市场业绩,而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市场业绩没有显著影响。(2)结合产权性质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权性质会影响初衷不明确政府补助的效率,相较于民营企业,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更低。而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对初衷明确补助的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更容易凭借“政治联系”或“产权性质”等非正式途径获得更多的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这种补助强行改变了资金分配的市场原则,资金偏离了价值最大化的用途,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造成社会公共资金的错配和低效。虽然民营企业也能获得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但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获得补助后会面临更多的政治干预、社会责任等,政府干预下的政策性负担会控制政府补助的流向,减少资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异化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3)对于初衷明确补助,不同初衷的政府补助对企业产生的效率不同,新技术补助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战略指引下,政府加大了科技财政资助的投入,同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后续监督体系,保证了资金的流向,充分发挥了政府补助原有的配置目的。实证结果得出税收补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税赋率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公司业绩。信贷补助也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同时,也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资源补助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业绩,尤其是公司的市场业绩。新技术补助、税收补助、信贷补助、资源补助这些均有明确的政府补助初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初衷明确补助可以达到理想的配置效率。
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研究贡献:第一,本论文首次按照不同的补助初衷对政府补助进行分类。已有文献提供了政府给予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动机,Shleifer等(1994)提出的促进就业、刘浩(2002)提出的政府补助制度原因以及王风翔和陈柳钦(2006)以当地政府补助角度提出的政府补助的动因,这些都是在宏观层面分析政府补助动因,没有以上市公司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政府补助的目的。虽然Wren and Waterson(1991)、陈晓和李静(2001)、刘浩(2002)、朱松和陈运森(2009)等都基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给予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目的,但是得出政府补助目的都比较宽泛。根据上市公司年度报表附注披露的政府补助原因来看,大约有395种政府补助原因,根据不同的政府补助目的对政府补助进行更为系统的分类是很有研究价值的。第二,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对其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根据政府补助初衷,把政府补助分为有明确补助目的和需达到明确补助条件的政府补助以及补助目的、补助条件都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即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和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并发现初衷不同的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存在差异,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明显低于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新技术补助更多的是会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支出,信贷补助更多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及增加企业的借款规模,税收补助显著降低公司的税赋率,资源补助能够显著的提升公司业绩。所以按照不同初衷来分析政府补助使用效率,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分析政府补助整体的使用效率。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如何提高政府补助效率,保证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及时、针对性较强的经验证据,以期促进政府推行合理政策保证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性。
本文共有七章,各章具体写作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基于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政府补助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府补助的目的和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政府补助相关文献的梳理,在对政府补助研究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论文的入角点,丰富已有文献的研究。
第三章: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本文共提出了六个研究假设。首先,检验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是否受制于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提出了论文的第一个假设,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助的效率受制于政府补助的初衷:初衷不明确补助的配置效率明显低于初衷明确补助的配置效率。其次,检验产权性质与配置效率,提出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更低。最后进一步详细的检验了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提出了本文的第三个假设、第四个假设、第五个假设、第六个假设。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技术补助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假设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补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税赋的同时提高了企业业绩;假设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贷补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假设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源补助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第四章: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分布分析。在上市公司获得不同初衷政府补助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结合产权性质、行业、政府补助来源等方面对不同初衷的政府补助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五章:研究设计。在样本选取上,由于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因而,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除了政府补助相关变量通过手工搜集外,其余变量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本文设计了5个模型对文中假设进行了验证。
第六章: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基于政府补助效率是否受制于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进行实证分析,对应的是模型(1)。再次,基于产权性质对政府补助初衷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应的也是模型(1)。最后,针对初衷明确补助,对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对应模型(2)-模型(5)。
第七章:稳健性检验分析。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启示。研究结论显示:(1)政府补助的效率受制于政府补助的初衷,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的效率明显高于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具体表现为: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其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产权性质影响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效率,相较于民营企业,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更低;(3)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不同,新技术补助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税收补助能够显著加强社会效应,信贷补助也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资源补助能够提高公司业绩。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论,建议:首先,政府补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明确政府补助的初衷,然后根据具体的初衷对企业进行有目的的补助,减少或者尽量杜绝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补助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政府补助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国家应完善政府补助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政府补助的对象、补助金额、补助形式及补助目的等有明文规定,实现资源分配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资源使用的效率,同时也可以约束政府官员的自由决策空间。再次,高质量的政府更有利于保证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所以规范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质量也是保证政府补助效率的重要方面。政府不应当将自身的职责强加给企业,造成竞争的不公平、企业预算软约束的软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应该致力于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公平竞争。最后,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比如,不定期检查政府补助的资金去向等,可以限制高管操纵政府补助的权力,更好的控制政府补助在企业中的流向,预防资金异化,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责任,使其达到原有的补助目的。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按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是否有明确的补助初衷,将政府补助总体分为初衷明确补助、初衷不明确补助。按照初衷的不同又可以将初衷明确补助进一步细分为新技术补贴、税收补贴、资源补贴、信贷补助、其他补助等。初衷不明确补助是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最主要的手段,约占70%,并且初衷不明确补助的范围逐年递增,可见,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越来越无明确初衷。在初衷明确补助中,上市公司获得较多的是税收补助、新技术补助、资源补助。分行业来看,工业行业主要获得的是新技术补助和税收补助,公用事业主要获得了资源补助和税收补助,金融业主要获得了信贷补助。从产权性质来看,非国有企业主要是通过新技术补助、税收补助获得政府补助,而国有企业则主要是通过资源补助、信贷补助获得政府补助。非国有企业的政府补助超过90%来自于市县级政府,国有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来源则较为平均,上市公司获得的补助多来自于财政部门。
本文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的效率受制于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的效率明显高于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于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由于约束性较差,资金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更容易遭到异化,进而降低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而明确的补助目的和补助条件削弱了政府补助的资金被异化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并实现政府补助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会计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其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市场业绩,而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市场业绩没有显著影响。(2)结合产权性质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权性质会影响初衷不明确政府补助的效率,相较于民营企业,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更低。而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对初衷明确补助的配置效率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更容易凭借“政治联系”或“产权性质”等非正式途径获得更多的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这种补助强行改变了资金分配的市场原则,资金偏离了价值最大化的用途,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造成社会公共资金的错配和低效。虽然民营企业也能获得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但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获得补助后会面临更多的政治干预、社会责任等,政府干预下的政策性负担会控制政府补助的流向,减少资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异化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了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3)对于初衷明确补助,不同初衷的政府补助对企业产生的效率不同,新技术补助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战略指引下,政府加大了科技财政资助的投入,同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后续监督体系,保证了资金的流向,充分发挥了政府补助原有的配置目的。实证结果得出税收补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税赋率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公司业绩。信贷补助也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同时,也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资源补助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业绩,尤其是公司的市场业绩。新技术补助、税收补助、信贷补助、资源补助这些均有明确的政府补助初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初衷明确补助可以达到理想的配置效率。
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研究贡献:第一,本论文首次按照不同的补助初衷对政府补助进行分类。已有文献提供了政府给予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动机,Shleifer等(1994)提出的促进就业、刘浩(2002)提出的政府补助制度原因以及王风翔和陈柳钦(2006)以当地政府补助角度提出的政府补助的动因,这些都是在宏观层面分析政府补助动因,没有以上市公司微观层面进行分析政府补助的目的。虽然Wren and Waterson(1991)、陈晓和李静(2001)、刘浩(2002)、朱松和陈运森(2009)等都基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给予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目的,但是得出政府补助目的都比较宽泛。根据上市公司年度报表附注披露的政府补助原因来看,大约有395种政府补助原因,根据不同的政府补助目的对政府补助进行更为系统的分类是很有研究价值的。第二,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对其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根据政府补助初衷,把政府补助分为有明确补助目的和需达到明确补助条件的政府补助以及补助目的、补助条件都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即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和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并发现初衷不同的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存在差异,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明显低于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新技术补助更多的是会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支出,信贷补助更多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及增加企业的借款规模,税收补助显著降低公司的税赋率,资源补助能够显著的提升公司业绩。所以按照不同初衷来分析政府补助使用效率,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分析政府补助整体的使用效率。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如何提高政府补助效率,保证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及时、针对性较强的经验证据,以期促进政府推行合理政策保证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性。
本文共有七章,各章具体写作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基于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国内外文献综述。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政府补助的研究主要围绕政府补助的目的和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两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政府补助相关文献的梳理,在对政府补助研究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论文的入角点,丰富已有文献的研究。
第三章: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本文共提出了六个研究假设。首先,检验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是否受制于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提出了论文的第一个假设,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助的效率受制于政府补助的初衷:初衷不明确补助的配置效率明显低于初衷明确补助的配置效率。其次,检验产权性质与配置效率,提出了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更低。最后进一步详细的检验了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提出了本文的第三个假设、第四个假设、第五个假设、第六个假设。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技术补助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假设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补助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税赋的同时提高了企业业绩;假设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贷补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假设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源补助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第四章: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分布分析。在上市公司获得不同初衷政府补助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结合产权性质、行业、政府补助来源等方面对不同初衷的政府补助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第五章:研究设计。在样本选取上,由于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因而,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除了政府补助相关变量通过手工搜集外,其余变量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本文设计了5个模型对文中假设进行了验证。
第六章:实证分析部分。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基于政府补助效率是否受制于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进行实证分析,对应的是模型(1)。再次,基于产权性质对政府补助初衷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应的也是模型(1)。最后,针对初衷明确补助,对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对应模型(2)-模型(5)。
第七章:稳健性检验分析。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启示。研究结论显示:(1)政府补助的效率受制于政府补助的初衷,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的效率明显高于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具体表现为: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公司的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对其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产权性质影响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效率,相较于民营企业,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更低;(3)不同初衷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不同,新技术补助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税收补助能够显著加强社会效应,信贷补助也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资源补助能够提高公司业绩。
基于我们的研究结论,建议:首先,政府补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明确政府补助的初衷,然后根据具体的初衷对企业进行有目的的补助,减少或者尽量杜绝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补助宏观调控的作用,提高政府补助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国家应完善政府补助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政府补助的对象、补助金额、补助形式及补助目的等有明文规定,实现资源分配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证资源使用的效率,同时也可以约束政府官员的自由决策空间。再次,高质量的政府更有利于保证政府补助的配置效率,所以规范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质量也是保证政府补助效率的重要方面。政府不应当将自身的职责强加给企业,造成竞争的不公平、企业预算软约束的软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而应该致力于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公平竞争。最后,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比如,不定期检查政府补助的资金去向等,可以限制高管操纵政府补助的权力,更好的控制政府补助在企业中的流向,预防资金异化,切实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责任,使其达到原有的补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