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旱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的影响尤为巨大。近50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对水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全国受早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全国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约50亿公斤。如何有效地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关心的焦点。
研究表明,农业旱灾是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我国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区域农业旱灾恢复性研究对制定区域抗灾减灾综合管理,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落实社会经济生态的科学和谐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干旱一直是制约华北地区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户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小单元,在我国,农户也是农业区域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邢台县属于华北平原典型的灌溉农业区,地貌类型具有多样性,因此以邢台县为典型区域,以农户为基本单元,选取表征农业旱灾恢复性的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农业旱灾恢复性评价,对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根据农业旱灾恢复性研究内容,提出了农业旱灾恢复性概念;探讨了区域农业旱灾恢复性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农业生产系统、农户生活系统和外部输入系统的恢复性特征,筛选了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并以乡镇为单元,对邢台县1998年和2005年农业旱灾恢复性进行了评价。在分析区域农业旱灾恢复性差异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农业旱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可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旱灾减灾政策和实施减灾措施的依据。论文结论如下:
(1)农业旱灾恢复性是指农业系统在遭受干旱打击后,通过一系列正向的响应行为,能够抵抗干旱,并从旱灾影响中恢复的能力。包括在发生农业干旱的时候,系统吸收干旱打击、维持系统主要的功能的能力;系统自组织能力;消除旱灾影响,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和曰常生活的能力。
(2)农业旱灾恢复性的影响因素来自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生活系统及外部输入系统四个方面。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因素的构成因子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影响着农业旱灾恢复性。
(3)通过邢台县农业旱灾恢复性评价,恢复性分值基本在0.15~0.65之间,区域间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平原地区农业旱灾恢复性分值最高,基本上在0.4以上;丘陵地区和山区评价分值较低,都在0.4以下。按照地貌类型来说,其恢复性水平是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均纯收入高,非农收入比重大的地方,农业旱灾恢复性评价值较高,显示出收入多元化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抗灾能力的显著影响。按时间序列分析,2005年农业旱灾恢复性评价值比1998年的评价值呈现总体上提高态势,但在丘陵地区和山区也存在个别降低的现象。
(4)区域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强度、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着农业旱灾恢复性的差异;农户纯收入水平、非农收入比重是农业旱灾恢复性差异的经济基础,政府管理和外部援助可以提高农业旱灾的恢复性。
(5)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旱灾,不仅仅要强调节水灌溉,而应采取综合减灾策略。因为,在采取节水措施的情况下,如果农业灌溉需水量持续超过了区域水资源自身的循环能力,也会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环境的逆向演替,加剧环境干旱化,增大系统旱灾的脆弱性,增加系统未来的旱灾风险。综合减灾以改变传统的抗旱减灾模式,变应对干旱为旱灾风险综合管理为核心指导思想,其策略包括:按照适水性(适宜当地水资源环境状况)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科学灌溉知识和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品种;进行生态建设,倡导生态农业;培训农民技术技能,增加其赚取非农收入的机会;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管理;针对影响旱灾恢复性的不同问题,实施资助、救助和整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