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围绕宫颈癌的治疗、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宫颈癌微创手术的理论依据;建立宫颈癌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预后数学模型。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宫颈癌微创手术的初步比较研究;第二部分是宫颈癌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第三部分是建立预测宫颈癌3年及5年生存率数学模型。一、宫颈癌微创手术的初步比较研究目的:比较开腹、腹腔镜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2010.10年在我院住院的宫颈癌病人487例(腹腔镜组200例,开腹组200例,阴式+腹腔镜组87例),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比较三组手术疗效;同时选取63例病人,开腹组30例、腹腔镜组33例,检测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热休克蛋白-70(HSP-70)、皮质醇(Cortiso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回顾性分析提示487例患者中,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FIGO分期、病理类型、切除淋巴结数目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腔镜组及阴式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其中63例患者中,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腔镜组317.23±217.20 mL,开腹组872.58±693.16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分别为,腔镜组19.74±7.43个,开腹组20.35±6.62个,两者无明显差异。腔镜组输血率为27%,开腹组为83%,两组有明显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第7天血清IL-6的水平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术后第1天,腔镜组17.14±16.53pg/mL,开腹组34.32±20.97pg/mL, P=0.001;术后7天,腔镜组6.7±7.21pg/mL,开腹组17.54±16.47pg/mL, P=0.001),术后第1天腔镜组血清CRP的浓度显著低于开腹组(7024.72±949.12 vs 7586.61±869.42 ng/mL, P=0.018),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天腔镜组血清中Cortisol的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腔镜组122.29±65.17ng/mL,开腹组186.76±68.61 ng/mL, P<0.001]。结论:回顾性研究表明,腔镜及阴式手术伤口小,术中手术出血量少,肠道排气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同时,前瞻性研究证实腔镜手术对机体干扰较开腹组小。二、宫颈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目的:设计并构建宫颈癌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期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管理宫颈癌临床数据,并协助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分析宫颈癌临床诊疗、临床科研对数据库系统的要求,进行整体结构的设计和需求的分析。采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底层数据库,利用java技术平台进行编程,完成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的设计,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并最终投入临床应用。结果:完成了宫颈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应用程序的开发与测试,并已投入临床应用。结论:由计算机创建、处理并系统化、结构化、电子化的宫颈癌数据库系统是保存患者诊疗信息的疾病数据库,是进行临床数据管理、科研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支撑。它的应用,在微观上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宏观上可以促进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宫颈癌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切实可靠的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三、宫颈癌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及预测其3年和5年生存率数学模型的构建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的693例病例,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宫颈癌3年及5年生存率的数学模型,以指导临床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对2005.1-2011.3在我院住院手术的693例宫颈癌患者,利用Kaplan-Meier和Cox Regression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深肌层浸润等均对宫颈癌患者预后有独立作用,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淋巴结是否阳性、肿瘤分化程度与患者预后关系更密切。建立了预测宫颈癌3年及5年生存率数学模型。结论:建立预测生存率数学模型,可以很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