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兴起,成为各国国际经济关系中最炙手可热的趋势之一,自由贸易区是就是其中一种。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基于彼此发展需要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在2002年开始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划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这个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正式建成,目前处于巩固完善阶段。对于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到底效果如何,成为许多学者热衷于探讨的问题。目前这一类探讨大部分局限于贸易效应的总量和国别差异,对产业差异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产业视角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贸易效应进行研究。 本文以关税同盟理论作为支撑,先从总量、国别、结构层面的贸易现状结合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定性判断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的贸易效应,再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来定量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产生的贸易效应在产业间的差别。本文对产品的分类是依据Lall(2000)对SITC第二版三位代码的产品分类,分为五大类研究。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后,使双边贸易联系加强,贸易地位提升,贸易结构优化,产业良性协动,其中对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效应最为显著,也启示我国抓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机遇期,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