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完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有能力对公司治理产生巨大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由开始时不成熟的“用脚投票”的方式,渐渐转变为了理性的“用手投票”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机构投资者作为一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实现了改善董事会结构、完善管理薪酬机制、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增加信息透明度、以及对公司的漏洞提出警示的目标,提高了公司治理效率。中国政府已经看到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例如2000年,中国证监会提出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这是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重要举措,将机构投资者视为改善资本市场的关键性力量。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国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总数9276亿,占A股总份额的28.3%。但我们仍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对机构投资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讨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这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化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实际影响,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完善提供些许建议。本文总共五章,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绪论。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公司绩效的概念界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创新与贡献,不足之处等内容。本章所做工作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准备性工作。第二章,文献综述。首先梳理了学者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绩效的能够产生何种影响的文献。大量学者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综合来看,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能够提升公司价值、对公司价值无实际影响和对公司价值的提升有负面影响,对应形成了三个流派,即有效监督者流派,无效监督者流派以及负面监督者流派。随着研究方法的改进,理论的完善,人们逐渐认可了机构投资者是有效监督者的观点。然后梳理了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时,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学者的研究认为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积极性、高管薪酬、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等因素都与公司绩效存在着相关性。因此,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时,往往会就这些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做出改善努力。第三章,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治理及绩效的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了公司内部治理的三个重要方面,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和股权结构,这三部分是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三个落脚点。然后,列举了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方式。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优势及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公司治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对绩效的影响的理论分析。第四章,实证分析。首先根据研究目的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确定样本筛选规则选取数据,建立模型。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本文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了固定效应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建议。阐述分析了本文通过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的过程所得到的结论。简单而言,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情况下,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会降低独立董事比例、提高高管薪酬及增加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促进的效果,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基金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没有得到显著性结论。针对结论,提出了一些认为比较有用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及贡献:本文选取独立董事比例、高管薪酬及股权结构三个指标,来对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进行研究。之前很少学者将这三个指标结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不足之处:第一,本文采取的平衡面板数据的模型,对样本的过滤较多,导致样本容量方面不够大。实证部分,对于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进行了处理,没有将详细过程呈现于文中。第二,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的对公司治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是不同,因篇幅限制,只谈论了六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