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选择:再谈互联网的大众传播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技术的原点重新出发,视角定位在互联网传播给传受双方带来发声和选择自由的思考上,由此反思前一时期在传播学上对它的讨论,并深入到它背后的社会支撑和制约力量,从而探讨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的演变方向.文章指出: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介质层面上"无限"的可能性.它带来了为争取公正和追求理想的自由的欢呼,主要表现在传者的发声位置获得大解放,受众的媒介接近权获得突破这两个方面.文章认为:虽然互联网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地获取和发出信息的权利,但事实证明,自由绝不是一份免费的午餐,依靠传播技术获得的自由和以同等的技术予以的控制,是一种身和影的关系.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技术本身带来的传播局限及其背后强大的资本和机构等力量的操纵和影响.这种自由只是相对的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它并不能完全兑现"泡沫"时期对互联网传播自由的期望.文章最后对互联网传播的演变作了简单的预测,认为它是一种泛介质的传播,综合了传统媒体技术表现方式,不可能安全脱离现实的传播程式.它必然还会接受社会的安排和现有传播模式的选择,沿着自身个性的张扬力和各种外在因素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合力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其他文献
该文分成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日本广告业务的情况,以及在上海设立传媒中心给广告和广告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日本广告交易出现了什么特征,今后应该如何发
近一两年来互联网业普遍不景气,而我国的新闻网站却一枝独秀,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官方新闻网站”,其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官方新闻网站拥有相对较为充足的资金和具有先天优势的
党报是我国整个政治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一环,在各时期动员活动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联通上下的作用。典型报道是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物所做的新闻报道。作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信息可视化、词频统计等方法,研究《理解媒介》学术扩散特征。主要结论是:1.《理解媒介》被引历史曲线与国际学术界三次“麦克卢汉热”具有良好
《体坛周报》是湖南省体育局主办的一份专业报.该报从1988年诞生起便敢于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广大读者,同时也由地处内陆的一份小报发展成为发行量高达180万份的全国
期刊
该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并结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实践,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做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以期能够推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健康发展.该文先对电视谈话节目做了一
该文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新闻媒体引入业外资本的监管政策及演变趋势进行梳一,并指出随着政策的逐步松动,媒体与业外资本的“联姻”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