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加速器质谱技术(AMS)作为一种测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核分析仪器,可高灵敏度地测量自然界内同位素的丰度比,从而进行断代和示踪性研究。对于碳同位素—13C、14C的测量,AMS技术方法在测试时间、样品用量、探测灵敏度等方面相比其他的测量技术更具备优势,随着在核分析领域的发展,AMS测量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地球环境、地质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西师范大学GXNU-AM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速器质谱技术(AMS)作为一种测量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核分析仪器,可高灵敏度地测量自然界内同位素的丰度比,从而进行断代和示踪性研究。对于碳同位素—13C、14C的测量,AMS技术方法在测试时间、样品用量、探测灵敏度等方面相比其他的测量技术更具备优势,随着在核分析领域的发展,AMS测量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地球环境、地质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西师范大学GXNU-AMS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应用于低能量、小型化、14C专用化的加速器质谱技术,目前主要满足分析14C的测量需求。在测量14C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建立并完善稳定的C同位素测定体系,即确定 δ13C分析的技术方法, δ13C的测量研究是AMS系统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能对AMS系统的分馏效应进行分析,同时更是样品14C束流测量值分馏校正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稳定碳同位素13C、12C的测量研究对AMS测量过程非常重要。本工作依托广西师范大学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的200 k V低能量小型化、14C专用化的单极静电加速器质谱仪(GXNU-AMS),系统开展了对树木样品、地下水样品、油水样品等系列样品的AMS系统的 δ13C测量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如下:1.初步尝试采用treck交变高压源对真空盒施加交变高压法测量 δ13C技术。实验前首先确定测量13C过程注入磁铁的磁场值,继而周期改变treck高压源电压(±4 k V),利用分析磁铁像点主法拉第杯和偏置法拉第杯分别对高能端13C+和12C2+束流进行测量,以获得样品中13C+/12C2+同位素比值;2.建立了周期改变注入磁铁磁场值测量 δ13C的基本方法,通过注入磁场的快速转换,利用分析磁铁像点主法拉第杯和旁置法拉第杯分别对13C+和12C2+束流进行快速多次测量,在短时间获得高能端13C+/12C2+束流比,通过处理不同未知样品的13C+/12C2+值与OXII标样束流比(13C+/12C2+)比较继而获得未知样品的 δ13C值;3.系统开展了对流程石墨样品、地下水样品、油田油水样品的 δ13C测量工作,并用于14C值的分馏校正。本工作测量了上百个实际样品,对每组样品的高能端13C+/12C2+束流比进行分析,通过绘制标准样品的13C+/12C2+束流比时间曲线,通过标准样品拟合曲线校正所有未知样品的 δ13C值。结果表明样品的束流测量比值(13C+/12C2+)的相对偏差均在在5‰以内,这体现现阶段GXNU-AMS测量12C2+、13C+束流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可满足实际样品在AMS测量同位素分馏校正要求。本工作在如下几方面做出了技术改进:(1)采用注入磁场慢交替 δ13C的测量技术。该技术方法成功应用于GXNU-AMS系统,是真空盒高压交替注入测量技术的补充,测量过程中系统束流值稳定可靠,可实现各类含碳样品中 δ13C的高精度测量;(2)实验过程中,注入磁铁出现了周期性漂移现象,为了补偿注入磁铁的磁场漂移,在实验束流调试过程需对注入磁铁对应的平顶仔细测量,而且在测量过程中定期对该平台进行调节,使注入磁场位于平台中央位置,从而保证各类样品的12C、13C离子束流稳定性;(3)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方法(卡方检验),该方法适用于多次测量的碳同位素束流比值(13C+/12C2+),是检验有差异数据的可行性的手段,以此准确获取每组数据的平均束流比,对分析 δ13C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开发了可用于柔性锌空二次电池的高效催化剂和电解质。首先,制备了磷氮共掺杂铁镍双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碳材料并负载石墨烯(P-Fe Ni/NC@G)用作柔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双功能催化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镍双金属骨架材料(Fe Ni-MOF)。接着,使用磷源在高温碳化的情况下掺杂双金属MOF并且耦合负载石墨烯,从而得到了具有双功能催化活性的P-Fe Ni/NC@G。在析氧反应(OER)中,P-Fe
原子核是一个复杂的多体体系,核子的集体运动、核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子核的微观效应等等,造成了不同原子核结构信息的巨大差异以及壳层演化的异常。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的过程。α衰变是实验上鉴别新核素的可靠手段,是获取原子核结构信息的重要工具。原子核α衰变研究表明原子核的微观效应,譬如壳效应,形变效应会对半衰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在α衰变理论模型中考虑微观效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本文基于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Ls)是应用广泛的杀幼蚊制剂。Ls不仅能在自然环境繁殖,而且也能在蚊子幼虫肠道繁殖。Ls制剂在施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这些因子影响Ls制剂的杀幼蚊活性,也影响Ls细胞的存活。因此,分析理化因子对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芽孢与芽孢萌发的影响,可为提高生物制剂的杀蚊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菌芽孢萌发高度异质性,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英文名称Metal organic Frameworks)的简称是MOFs。是由无机金属中心(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MOFs是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也称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它既不同于无机多孔材料,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机配合物。兼有无机材料的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性特征。其中许多由
J/(?)粒子的发现之后,通过e+e-的对撞,粲偶素能区中观察到一系列类粲偶素态。由于观察到X(3872),Y(4260),Y(4360),Zc(3900),Zc(4020)等态,粲素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类粲偶素态不符合传统的粲偶素态谱,可能是夸克模型所预言的奇特态(XYZ粒子)。作为第一个Y态,Y(4260)是由BaBar合作组通过初始态辐射(ISR)过程e+e-
近年来,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开展交通流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城市路网交通流的理论研究,对于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二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BML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交通灯失效、车辆行驶特性(如,慢启动效应)以及动态交通灯控制策略等因素,构建相应的城市路网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探讨不同拓扑结构下城市路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生态平衡被加速破坏,环境污染也越发严重;而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对人类有危害的微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且越发的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水体受污染后,人们通过饮用或接触被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引起伤寒、肝炎和霍乱等介水传染病的爆发,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而传统的用于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如形态学观察法、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这些方法虽然测量结果准确,但操作繁琐,耗时长,人力
发展具有更高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是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石墨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商业化负极材料,是组成锂离子电池的三大关键材料之一。然而,石墨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较低(372 m Ah/g),不能满足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需求。硅基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低电压平台,具有作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导电性较差,体积效应严重,和容量快速衰减等缺陷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
散裂中子源是国际前沿的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科研平台,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的重要科研装置。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和正在运行的美国、日本以及英国散裂中子源一起,构成世界四大脉冲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给国内的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世界上现有的散裂中子源装置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利用高能量、高功率质
多铁材料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尖晶石材料中特殊的磁结构使得尖晶石基多铁材料的研究价值大大提升。鉴于单相第I类多铁材料自身的限制性以及当前对第II类多铁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对尖晶石基第I类多铁复合材料以及第II类多铁材料的磁性、介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了Bi4Ti3O12/NiFe2O4纳米复合薄膜。X射线衍射表明我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