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作为当今语言研究的两大分支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具有自己完整的思想系统和理论模式,例如它的纯理功能思想,层次思想,系统思想。文章主要从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中的人际功能入手。人际功能是用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或是对话轮(turning-talking,指讲话的轮次)的选择做出规定,或是对事物的可能性和出现的频率表示自己的判断和估测,或是反映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三大功能都有与自己相匹配的语法成分,其中,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等是用来表达人际功能的。不可否认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分析语言必须把它和它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功能语法作为一支比较成熟的语言体系,并没有忽略语境对句子结构和语义的影响。韩礼德于1964年提出了“语域”这一术语,“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韩礼德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基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划分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分别和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对应,而决定人际元功能的便是话语的基调。它指交际者在交际中的角色关系,即话语的参与者之间的一套永久性的或暂时性的相应的社会关系。在语言的使用上则表现为话语的基调对表现人际元功能的语气,情态,评价系统及其他人际语法成分选择的影响。这不但对我们分析话语的人际功能而且对于评价译文的人际功能的传达都提供了可供操作的理论框架。本文就是依据功能语法对语调,人际功能和人际语言成分的三位一体关系的理论框架尝试着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及杨宪益和戴乃婕的英译文进行尝试性的比较,评析。原作作者曹雪芹通过人物对话向我们十分生动地展示了不同人物间的社会关系和其思想风貌,性格特征。通过对个例分析,评价,我们发现英译文基本上成功的传达了原文的人际意义,但也有意义的缺失。本文对成功的译文作了分析,对不足之处找了原因并提出了自己微薄的建议。最后就翻译中常出现的人际意义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是前言旨在说明本论文选题的原因;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所依据的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框架;第三章是运用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进行个例分析;第四章是对人际意义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行归纳,最后为结论。本文是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对英汉语篇进行对比,评价的一种尝试,希望本文的分析会给英汉对比和翻译研究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