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地,粘粒矿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了解土壤肥力和土壤分类。而胶体表面电荷是土壤具有肥力的基础,土壤粘粒矿物与胶体表面电荷的变化会影响土壤质量。近年来对土壤粘粒矿物和胶体表面电荷的影响因素有相关的报道,但是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粘粒矿物组成及胶体表面电荷的影响尚不清楚,所以本研究以荒地、林地、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和Mehlich法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和胶体表面电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K耕地、荒地、林地利用的土壤矿物颗粒的风化依次减弱,绿泥石的含量依次升高;CK耕地的土壤粘粒中伊利石的含量高于荒地和林地;林地的土壤粘粒中I/S混层矿物的含量高于荒地和CK耕地。与CK耕地的土壤粘粒矿物相比,玉米地的伊利石和高岭石含量低于CK耕地,绿泥石含量高于CK耕地。土壤的不同利用方式可导致土壤pH、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土壤粘粒矿物中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含量的变化。土壤只耕作不施肥有利于粘粒矿物的风化转化,长期施肥抑制粘粒矿物的风化转化,林地根系的腐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利于伊利石的风化转化。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胶体的CEC8.2受有机质的影响严重,随着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升高。土壤胶体中的CEC8.2易受土壤酸度的影响,当土壤不断趋于酸化时会使土壤胶体的负电荷总量降低,导致土壤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减少,使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降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胶体的CECP不受有机质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机质是土壤中可变电荷的主要来源,不同利用方式间林地土壤胶体的可变负电荷量最高,玉米地土壤经施肥后有机质含量降低,减少了胶体的可变负电荷量。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胶体间的最大电荷量规律不明显,受土壤有机质、pH和土壤酸度的影响不大。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胶体间的AEC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升高。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胶体的净负电荷量随有机质和pH的降低而减少,当土壤不断趋于酸化时,就会导致土壤胶体的净负电荷量降低。综上所述,土地利用不当会引起土壤粘粒矿物的含量和胶体表面电荷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质量,使土壤环境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