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肌梗死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研究认为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抑制脂肪酸氧化或增加葡萄糖氧化,将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大量的研究证实超声微泡介导外源基因在大鼠心肌中具有较强的靶向运载能力,并且不会导致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和影响心功能。本项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MLYCD基因microRNA干扰质粒,并将其与脂质微泡混合,在体外超声介导下,靶向心肌梗死wistar大鼠心肌释放MCD-microRNA干扰质粒,通过沉默心肌MLYCD基因,提高丙二酰辅酶A的含量,抑制脂肪酸的氧化,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为从代谢治疗心功能不全提供新的靶点。包括以下二个部分。第一部分MLYCD基因microRNA干扰质粒的筛选及在体外干扰效应的初步研究目的:在体外观察大鼠MLYCD基因microRNA干扰质粒对MLYCD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大鼠MLYCD基因microRNA干扰质粒和大鼠MLYC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将二者共转染至HEK293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YCD基因mRNA表达水平,筛选最佳microRNA干扰序列。结果:DNA测序表明针对大鼠MLYCD基因的microRNA干扰质粒和MLYC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干扰组1(MCD-microRNA-1)mRNA表达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其他干扰组(P<0.05)。结论:MCD-microRNA-1为最佳干扰序列,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超声微泡介导MCD-microRNA抑制心肌MCD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通过超声微泡介导MCD-microRNA干扰质粒,靶向抑制心肌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CD)后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永久性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将28只心肌梗死大鼠随机分配到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n=7),心肌梗死+质粒组(n=7),心肌梗死+超声+质粒组(n=7),心肌梗死+超声+微泡+质粒组(n=7),另取7只假手术+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将筛选好的干扰质粒与脂质微泡混合,通过超声介导转染入心肌梗死后4周大鼠中,每4天转染一次,连续转染28天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收缩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LVIDd)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乳酸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超声+微泡+质粒组LVEF%,FS%高于其他心肌梗死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生理盐水组(P<0.05),乳酸低于其他心肌梗死干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假手术+生理盐水组(P<0.05)。LVIDd各心肌梗死干预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超声微泡介导MCD-microRNA干扰质粒靶向转染入梗死后心肌,能够增加丙二酰辅酶A,降低乳酸含量,虽不能抑制心室扩张,但明显延缓心功能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