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慢性咳嗽风咳证患者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史、生活质量、四诊信息的观察,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结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候特点,以期揭示其证因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依据。方法1.总结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相关文献,尤其是古今有关风咳研究的中医文献。2.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慢性咳嗽风咳证患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史、生活质量、四诊信息等资料。3.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结果1.共观察风咳病例445例,完成观察436例,剔除9例。其中男性119例,占27.29%,女性317例,占72.71%;年龄在18-88岁之间,平均年龄50.38±13.77岁;45-59岁年龄组风咳患者最多。2.发病特点:首次发病诱因以外感为主;诱发咳嗽发作或加重的因素以吸入油烟/粉尘、环境温度变化、闻异味或刺激性气味、外感为主。首次发病季节及咳嗽发作/加重的季节均以冬季为主,其次为秋季、春季。3.咳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运用莱彻斯特咳嗽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咳嗽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生理得分及心理得分方面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此外,本研究中尚有82例(18.81%)患者(全为女性)出现因咳嗽造成的尿失禁症状。4.兼夹证分布:运用传统辨证分型方法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风咳患者的兼夹证分布情况,共涉及兼夹证型14种,部分患者兼夹2种以上证型,呈现出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的证候特点。其中7种相对主要:肺阴亏虚证、湿热内蕴证、燥痰阻肺证、热邪内蕴证、肺阳亏虚证、肺气亏虚证、胃热气逆证。5.影响兼夹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在中医病因学说的指导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主要兼夹证与性别、年龄、内伤病因相关因素、治疗用药的关系,结果湿热内蕴因子、肺阳亏虚因子、肺气亏虚因子三个模型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因子y=-1.366+0.314X7+0.302X2+0.019X12;提示偏嗜肥甘厚味、年龄大、曾用止咳/镇咳药对湿热内蕴证的发生影响相对大些。肺阳亏虚因子y=-0.246+0.799X10;提示偏嗜冷饮对肺阳亏虚证的发生影响相对大些。肺气亏虚因子y=-0.397+0.794X7+0.224X17+0.091X12;提示偏嗜肥甘厚味、思虑过度、曾用止咳/镇咳药对肺气亏虚证的发生影响相对大些。6.主要兼夹证与病程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兼夹证中肺气亏虚证与病程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1.慢性咳嗽风咳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女性发病率更高。风咳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中年组发病率最高。病程跨度较大,无明显性别差异;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女性更为明显。发病特点可呈季节相关性,冬季为主;诱因表现较为广泛,以外感、吸入油烟/粉尘、环境温度变化、闻异味或刺激性气味等为主。2.病因病机:外感内伤相兼起病导致风咳的发生。外因为感受触冒风邪;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病理产物积聚,包括阴虚、湿热、郁热、燥痰、阳虚、气虚、胃热、气逆等病理因素。风邪犯肺后,由于体弱或医治不当,风邪祛而未尽,即可留伏于肺,致风邪束肺,成为日后咳嗽反复发作的根源。风邪留伏后,与机体相互影响,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痰浊、湿热等病理产物。同时,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的失常,湿热、阴虚、燥痰、阳虚、气虚、郁热、气逆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气机逆乱,肺气上逆,发为风咳。其病位主要在肺,与肝、心、脾、肺、肾、胃相关。3.主证及兼夹证:风邪束肺证为风咳的主证;肺阴亏虚证、湿热内蕴证、热邪内蕴证、燥痰阻肺证、肺阳亏虚证、肺气亏虚证、胃热气逆证为风咳的主要兼夹证。其中,肺气亏虚证与病程具有相关性。4.影响兼夹证发生的因素:风咳患者中偏嗜肥甘厚味、年龄大、曾用止咳/镇咳药者相对更容易兼夹湿热内蕴证;偏嗜冷饮者相对更容易兼夹肺阳亏虚证;偏嗜肥甘厚味、思虑过度者相对更容易兼夹肺气亏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