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生成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su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已经由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的道路转变。另一方面,在经济迅猛前进的同时,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的传统风貌、历史遗存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特色在大规模建设中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的景象愈发鲜明。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城市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使得人们盲目地建设城市特色,城市特色走入误区,由此可见构建城市特色理论的迫切性。生成与构建是城市特色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市特色的生成是对“过去”的回顾与分析,是构建城市未来特色的基础。本文从城市特色的概念与内涵、构成与要素、生成与演化三个方面阐述特色的生成与演化过程。   一,以城市特色认知过程中体现出的特性为基础,确定城市特色的概念为城市在一定的时空、事件的条件下,利用与改造自然与人工环境、提升城市经济文化等而形成的在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正面个性与特征的综合。通过与城市风貌、城市形象、城市意象、城市名片四个概念的辨析,进一步明确城市特色的内涵。   二,从城市特色的多元性角度出发,运用分类法将城市特色的构成与要素分为物质空间性特色与非物质空间性特色两类,分别体现在城市的自然环境、空间结构、城市色彩、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从城市特色的层次性角度将城市特色的构成与要素划分为宏观城市特色、中观城市特色、微观城市特色。   三,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多角度通过不同城市的比较,探求、总结城市特色的生成与演化因子,包含了自然与环境、经济与技术、历史与文化、规划与管理、制度与事件五大类。借用生态学等领域的概念,探讨特色生成的内部动力,提出特色生成的机制:主导与协同、积淀与衍生、转型与突变、外导与内生、共生与共振。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新增建成建筑面积持续居于世界首位,但节能建筑在其中所占比例很小。建筑采暖能耗占据建筑总能耗十分大的比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冷季都需采暖,并且这一需求随着生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大规模、高密度城市建设时期,高速发展的时代,难免会对原有城市地域风貌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建设发展与历史风貌景观的矛盾成为当前建筑学遇到的主要课题
文章以转型期中国大城市典型的居住邻里--工人新村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这类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分配制住房,在当前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后工业时代,所经历的演化机制和当前呈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北京旧城传统牌楼历史演进的研究,首先对中国传统牌楼进行
砖是古代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苏州御窑金砖因其独特的原材料以及复杂艰难的烧造工艺呈现优良的品质,成为古代砖材料的独特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大量的史料记载、实地的现场
中国传统聚落根植于几千年农耕文明,聚落形成是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适应自然环境生态的体现,更是劳动人民利用智慧创造美好舒适的乡村生活的
该文综合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居住建筑中较常见的窗户及其节能措施,包括多种窗框、玻璃、开启方式以及遮阳措施等的热工性能.此外,该文利用Doe2IN软件对杭州地区居住建筑外窗的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商业空间的表征形式也逐渐发生着转变,商业空间除了是商业售卖的空间载体,也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公共社交和休闲娱乐的共享空间。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内外都出现了很多工业遗产保护的案例,在具体的保护操作手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一些较为完善的模式。但在当前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厂房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南方作为经济开放的前沿,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量经济活跃的中小型城市。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民主”、“开放”等观念渐渐被民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