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已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本论文通过对珠江广州段水体微表层与次表层中的溶解态和颗粒态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组成特征以及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为期一年(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段水中的PAHs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类活动等因数共同影响;微表层和次表层水中16种溶解态PAHs浓度为773.0-2966.6 ng.L-1,与DOC存在正相关关系;颗粒态为114.7-879.3 ng.L-1,与颗粒物浓度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PAHs的组成以2-3环为主,溶解态中2-3环PAHs占总量的86.8%-88.2%,明显高于颗粒态中2-3环PAHs占总量的75.7%-76.0%%,PAH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微表层对PAHs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富集因数EF在0.7-2.3之间(溶解态1.0-1.4,颗粒态0.7-2.3)。珠江广州段水体均不同程度受到As、Cd、Cr、Cu、Zn和Pb等6种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在春季和冬季时浓度较高,夏季时浓度较低;重金属浓度的空间变化也比较明显;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微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为3.7×10-4.a-1,是次表层平均总致癌风险2.5×104.a-1的1.5倍,是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的7.4倍;总致癌风险(As、Cd和Cr)约占总风险的99.8%,远高于总非致癌风险(Cu、Zn和Pb)的0.2%,控制含Cr和As废水的排放是降低该河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