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解剖、组织切片、MRI和连续切片三维重建方法,全方位的观察上唇及周围结构,构建更完善、精确、立体的上唇肌肉系统模型。[方法]选取2具正常成人头颅标本,在唇的外周区由皮肤向深面逐层解剖出放射状排列的口周肌,显示上唇鼻翼提肌、上唇提肌、颧小肌、颧大肌、笑肌、口角提肌、颊肌及口轮匝肌,观察各条肌肉的起止点、纤维方向,显微解剖下重点观察口周肌肉与口轮匝肌的交汇点与连接层次。选取8例正常成人上唇部标本进行轴状面、矢状面、冠状面连续组织石蜡切片,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人中、唇弓、红唇、鼻槛等处结构,并应用三维重建软件3D-DOCTOR对连续组织切片进行三维重建。选取1例正常成人上唇部标本进行MicroMR(微型磁共振系统)进行三维重建。综合各方面图像提供的信息,构建出上唇肌肉系统模型。[结果]通过构建出的上唇肌肉系统模型对上唇及周围组织进行观察。可见上唇部的口周相关肌肉由内向外、由浅到深主要有上唇鼻翼提肌、上唇提肌、颧小肌、颧大肌、笑肌、口角提肌、颊肌,这些肌肉与口轮匝肌在鼻翼缘外下方、红唇外翻处及口角等处相互交汇。口轮匝肌深层肌肉除有水平方向环形的肌纤维外,还有口角斜向内上走行的扇形肌纤维,部分终止于鼻小柱下前鼻嵴处,移行为鼻中隔降肌,部分越过中线继续走形,在鼻底移行为鼻肌翼部,在鼻底下方移行为上唇鼻翼提肌,在上唇近唇红缘侧移行为上唇提肌及颧小肌。鼻肌翼部一端移行为口轮匝肌,另一端同鼻翼软骨外侧角相连,鼻中隔降肌一端移行为口轮匝肌,另一端同鼻翼软骨内侧角相连,他们在鼻底处相互交叉重叠,形成鼻槛机构。上唇提肌、颧小肌从鼻翼外缘向近中走行,最后交汇于口轮匝肌深层靠近红唇侧外翻处,对唇弓形成有重要意义。轴状面的口轮匝肌深层发出的到对侧人中嵴外侧的肌纤维,与冠状面的上唇鼻翼提肌、上唇提肌、颧小肌与口轮匝肌浅层共同形成的类似SMAS的浅表肌层发出的到同侧人中嵴内侧的网状肌纤维,两种肌纤维相互交叉,形成人中嵴结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更完善、精确、立体的上唇肌肉系统模型,发现了上唇部存在的三个张力平衡结构,提出了上唇主张力带、第一副张力带、第二副张力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