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蜈蚣是一类古老的陆生无脊椎动物,在全球广泛分布。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蜈蚣在临床上应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蜈蚣的第一对步足特化为颚肢,能分泌毒液,是蜈蚣捕食和防御的主要器官。蜈蚣毒液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很多成分具有不同的生化和药理学特性。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蜈蚣毒液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蜈蚣毒液成分还没有真正系统地被研究过。哈氏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 dehaani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广泛分布,其个体大,毒液量多,容易捕捉,适合用于毒素研究。本论文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学功能三个层面对哈氏蜈蚣毒素进行研究。在转录组学层面:通过构建cDNA文库和随机选择大约1500个独立克隆测序,得到1122个全长cDNA序列,它们编码543个不同的蛋白质序列,转录组学分析表明这些序列可以分为三类:无提示类(no hits)有308条序列,占56.72%;分泌蛋白/多肽类(secreted proteins/peptides)有139条,占25.60%;细胞组分类(cellular components)有96条,占17.68%。在分泌蛋白/多肽类序列中,神经毒素、离子通道活性成分和毒液过敏原占绝大多数。蛋白质组学层面:通过Sephadex G50凝胶过滤、(A)KTA Resource Q阴离子交换柱、(A)MKTA Mono Q阴离子交换柱、RP-HPLC C4柱、RP-HPLC C18柱等分离纯化过程,从哈氏蜈蚣毒液中得到55个经过N-末端测序和质谱分析的蛋白质/多肽,去除相同组分在不同分离峰中出现的情况,得到40个不同的蛋白质/多肽,其中29个蛋白质/多肽与测定的cDNA序列完全匹配。生物学功能层面:对从哈氏蜈蚣粗毒中分离得到的蛋白质/多肽组分进行多项生物学功能检测,共检测到下列活性:(1)1个组分具有血小板聚集活性和溶血活性;(2)1个组分具有抗凝活性;(3)2个组分具有磷脂酶A2活性;(4)1个组分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5)9个组分具有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抑制活性;(6)1个组分具有电压门控型钠离子通道抑制活性和(7)4个组分具有电压门控型钙离子通道抑制活性。在哈氏蜈蚣粗毒中检测到出血活性,但是在各组分中没有检测到出血活性;没有检测到抗菌活性和明显的细胞毒性。与已知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多肽中大多数序列与目前已知序列无显著相似性,表明与其它有毒动物类群相比,蜈蚣毒液的成分有其新颖性。本论文第一次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学功能三个层面对蜈蚣毒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目前为止数量最大的蜈蚣毒素成分,对哈氏蜈蚣毒素的本质起到一定的揭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