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虫媒传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是世界十大热带传染病之一,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在过去50年急剧上升[2]。2014年我国南方出现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登革热与消化系统病症的关系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广州市登革热轻症及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研究登革热的消化系病症,为诊治和防控登革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到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38例(其中轻症683例,重症55例)登革热住院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参数统计分析,比较轻症及重症患者之间差异性,并分析其消化系病症特点。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阳性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对重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738例患者中男性318例,女性420例,男女比例1:1.321,年龄3岁-97岁(57.13±19.79岁)。发病时间均在6月-12月间,其中9月和10月病例数最多,9月299例(占全部病例的40.51%),10月354例(占全部病例的47.97%)。 2.登革热患者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和消化系症状:发热675例(91.46%),畏寒341例(46.21%),头痛271例(36.72%),乏力433例(58.67%),肌痛208(28.18%),皮疹258(34.96%),纳差357例(48.37%),腹痛103例(13.96%),呕吐163例(22.09%)。白细胞减少(2.76±1.39)×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1.31±1.02)×109/L,血小板减少(71.95±50.08)×109/L,谷丙转氨酶升高(65.39±124.37U/L),谷草转氨酶升高(100.81±183.05U/L),重症患者转氨酶升高,血小板下降更显著。合并肝肿大77例(15.59%),胆囊壁增厚30例(6.07),脾大59例(11.94%)。 3.伴有皮疹(OR=2.453,P=0.002)、腹痛(OR=1.685,P=0.025)、呕吐(OR=1.996,P=0.026)、出血倾向(OR=2.271,P=0.016)、合并感染(OR=2.253,P=0.012)的患者更容易进展为重症登革热。 4.重症患者皮疹、肌痛、纳差、腹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高。可有下列症状:阴道出血20例,消化道出血15例,严重肝损伤6例,肾衰竭9例,休克9例,脑病6例。血肿4例,血尿1例,咯血2例,心肌炎1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谷草转氨酶>1000U/L者6例,谷丙转氨酶>1000U/L者2例,严重肝损伤多出现在发病第4-7天。消化道出血患者表现黑便者15例,黑便合并呕血3例。 5.多数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可愈复,需使用促粒细胞生长药物103例(13.96%),促血小板生长药物50例(6.78%),输注血小板68例(9.21%)。死亡2例(0.27%)。 结论: 2014年广州流行的登革热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男女之间发病无差异,发病集中在9月和10月。轻症和重症患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重症患者消化系症状及出血倾向发生率更高。合并皮疹、感染、持续呕吐、腹痛是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