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必然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经之路,更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之一,只有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就业与定居,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区域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民族聚居区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平均年龄轻、人口增长快、转移潜力大,同时又呈现出城镇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不配套等问题,现有产业体系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区域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区域发展战略等的影响,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城镇定居等有自身特征,这导致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无法复制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民族地区,区域居民以藏族为主,既有传统的游牧习惯,又有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由于独特的资源环境特征以及地缘政治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一直是国际国内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中央援藏政策的有效实施,区域现代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最典型的是“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建设及城镇体系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探讨西藏自治区尤其是“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城镇定居不仅能有效拓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领域,而且能够为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探讨西藏自治区人口特征、农村劳动力资源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其次,基于C—D生产函数分析区域劳动力转移绩效,在此基础上探讨劳动力转移对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三、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探讨本地劳动力非农转移以及城镇定居的意愿,并结合区域城镇首位度、位序—规模、产业结构偏离度等的核算,来探讨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为西藏自治区未来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1)西藏自治区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型,少儿和老年抚养比都很低,具备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定居的潜力,但由于受传统游牧文化影响,农村尤其是牧区劳动力城镇集聚并不明显,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意进城,这对区域城镇化体系构建不利;(2)与其他东部省区相比,西藏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较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第三,从问卷调查发现,限制本地劳动力非农转移以及城镇集聚的主要因素是本地劳动力难以在城镇中找到相应的工作,即当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战略不利于本地劳动力就业;第四,现有城镇体系建设及城镇功能定位中较多地考虑生产功能,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中央投资拉动,城镇服务型职能发展滞后,导致城镇体系发展不完善,产业结构偏离,不利于本地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集聚,进一步限制了西藏自治区城镇体系的良性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西藏自治区未来新型城镇化道路进程中,首先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城镇集聚的动力问题,发展劳动密集型、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业,促进西藏自治区传统农牧区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稳定就业;针对已经初具规模的“一江三河”经济密集区,未来发展中除了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更要建成以教育、医疗、文化服务等为核心的服务型城镇体系,不仅仅为西藏自治区内部服务,而且为国家实现“一路一带”发展战略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