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幸福成了人们永恒关注的话题。由于所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生活境遇,从而导致人们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感受,进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使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了偏差,金钱成为人们公认的衡量是否幸福的价值尺度。但是在获得充足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反而更加迷茫与空虚,尤其在当今出现道德滑坡现象,使人们无法在道德和幸福之间找到切合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关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成为了一种必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不仅是他个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的幸福思想是在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是个圆融自洽的体系,他系统的论述了什么是幸福,幸福与至善、幸福与德性及幸福与快乐的关系。他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在幸福与德性的关系中,他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从而关注幸福与道德的关系,只有按照道德规范行事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在幸福与快乐的关系上,他否认了将幸福与快乐等同起来的观点,他认为快乐是人在获得幸福过程中的一种愉悦的心灵感受,是幸福的伴随物。亚里士多德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幸福论体系。他的幸福思想是以人的本质为逻辑起点的,并从目的论角度出发,阐述了幸福要在现实活动中要靠遵循“中道”原则来实现。他的幸福思想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产物,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挑战,但是他的幸福论更加关注幸福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当今道德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它的幸福思想给当今的人们应该形成怎样的幸福观提供了启示。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幸福思想的时代背景出发,来阐述其幸福思想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对其理论内涵及其特点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也论述了他的幸福思想的现实意义。相信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他的幸福思想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尤其对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中国人来说,为其形成怎样的幸福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