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被控系统中通常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因此研究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是非线性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之一,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可以将非线性系统转换为线性系统,进而利用线性系统理论设计相应的控制器。当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未知时,则可以借助神经网络技术,进一步实现未知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本文针对带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运用反馈线性化技术、自适应技术、神经网络技术、Lyapunov稳定性理论以及鲁棒控制理论,研究了一类带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1)针对不确定仿射非线性系统,基于自适应反馈线性化方法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首先将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分为标称部分和未知不确定变动部分,并运用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来逼近系统中的未知非线性函数,进而设计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同时,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给出了神经网络的权值更新律和自适应律。最后,运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不确定非仿射非线性系统,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器。首先运用中值定理将非仿射非线性函数转换为仿射非线性函数,进而将不确定非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转换为不确定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其次,利用仿射型神经网络逼近非仿射非线性函数,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仿射型神经网络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最后,当被控系统的状态不可测时,设计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控制器结构简单,避免了控制器的奇异性问题。同时,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仿射非线性系统。仿真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3)针对具有模型不确定性的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基于自适应神经状态反馈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状态反馈的鲁棒控制方法。首先,针对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运用特征方程理论,提出了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其次,结合神经状态反馈控制技术,针对严格反馈仿射及非仿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神经状态反馈的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与传统的反演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强,同时可以适用于许多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等特点。最后,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系统输出跟踪误差及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针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选取磁悬浮系统、双摆系统以及机电系统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应用于这一类的实际的非线性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现状,并结合数学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的实践,提出了训练策略改革的具体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落煤斗堵煤一直是困扰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重要问题。在总结其他电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给煤系统进行改造,以双曲线型煤斗代替方锥形煤斗并对播煤风系统进行了
应用2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寄生选择性,并建立了2种寄
目的了解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毕业生对岗位胜任力的自我评价,探讨影响预防医学专业岗位胜任力的因素,为预防医学的培养计划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
【正】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同未来”的指示,针对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也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教学工作
目的 探讨宫腔球囊联合戊酸雌二醇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术后预防复发
为研究人工蚀坑对复杂应力场下钢桥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以 45°倾角全熔透承载角焊缝十字形焊接接头为研究对象,构造两种不同深度的人工半球形蚀坑模拟实际腐蚀
起升特性"偏软"、起下钻过程时间长和效率低是钻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果一味保守地选配大一级的电机和相应的电控系统,又会造成电机功率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定量把握由于
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实体肿瘤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