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已在2000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被认为将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切实保障职工的养老生活品质,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起到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然而从199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起,20年来,企业年金在中国的发展却始终未能像预想的那样迅速和顺利,究其原因,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位和不完善是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末我国首次明确企业年金个人税收政策,为已步履维艰的企业年金发展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是关系到企业年金制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性约束条件之一,因此对其研究分析,将对推动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企业年金和金融税收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的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理论探讨与实证案例相结合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我国企业年金税收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全文共分七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实践,并提出全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主要是企业年金的发展概述,笔者除了对企业年金的定义、历史、发展意义进行描述和剖析外,还进一步探索了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的若干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和政策因素都对企业年金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相较而言,企业年金的政策因素,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是最有效的刺激企业发展年金的手段,也是在较短时间内最容易推进和实施的政策杠杆。因此从税收问题入手来看企业年金发展也就成了必然。
第三章笔者从“税收政策”本身谈起。笔者指出,企业年金之所以需要税收政策的扶持是因为其具有“正外部性”;同时提出企业年金税优政策支持与反对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笔者认为,企业年金如果要作为一个含有国家福利因素的职业福利机制,就必须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仅是企业内部的公平公正,还需要考虑社会的公平公正。
第四章笔者着重对企业年金个人税优模式的五种可能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进一步以OECD国家为样本,进行了企业年金税优政策的国际比较和分析。经比较得出,OECD国家中绝大多数DC型企业年金计划采取的是EET模式,或是在前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经测算,EET模式只是推迟了税入时点,并没有减少远期税入,反而有可能增加。这些都对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设计提供了借鉴。
第五章主要聚焦我国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现状。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年金税收问题现状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企业年金政策制定机构的多头性加大了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家对地方授放权的两重性加剧了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碎片化和不公平性。同时笔者以调研案例分析的方式对2009年末出台的国税函(2009)694号文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升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第六章笔者在前述章节基础上,尝试为我国的企业年金税优政策设计提出方案建议,一方面与国内主流声音相同建议采取EET的税优模式,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操作和执行上,笔者还是建议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较为创新地从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功能目的、公平性及执行方式入手,提出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好“质与量”、“面与点”、“松与紧”等三组六个方面的关系与问题。
最后是文章的总结及参考文献。
本文从企业年金的税收问题入手,最终还是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以及市场完善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