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人群,从农村的土地上解放出来,但又未完全脱离土地。他们不断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作往返流动,具有典型的城乡两栖性。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处于严格的城乡二元分割状态,这导致了农民工正好处于城乡的夹缝,也就是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极其艰苦,饮食与居住条件的恶劣使得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农民工因为收入低且普遍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导致其沦为城市的疾病高风险群体,而这与其在经济转型期对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相比是十分不符的。因此,研究和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借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导言部分,目的在于概括总结文章的基本情况。在文章的开始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包括农民工的出现、生活状况,现阶段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真空局面以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等;接下来笔者对本文的研究范围做出界定,并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则概括提炼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有关进城农民及其医疗保障问题的有关理论,为文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概括总结经济转型期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再分析农民工群体的边缘性特点,得出农民工的付出与获得极不成比例的结论,由此提出解决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问题。有关理论方面,笔者依次介绍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发展经济学的社会保障理论、社会学的剥夺理论、疾病风险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从多学科、多角度的理论视角支撑文章论点;接着笔者详细地分析了农民工所做出的贡献,依次从对城市的贡献,对农村的贡献以及对平衡城乡发展的贡献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而与农民工的付出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工边缘性的群体特点,这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最后,笔者提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和解决,不仅将严重损害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不利于医疗制度的完善,还会严重威胁社会公平和稳定,阻碍城市化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凸现了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章是在简要介绍和分析日本、德国、英国、印度四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医疗保障情况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医保制度的建设现状,重点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重点。在国外医保制度的借鉴方面,四国均建立全民性的医疗保障制度,主张通过扩大医保制度的覆盖面来解决本国人民的健康保障问题;在相应的配套措施上,四个国家各有自己的侧重点。无论是改革医疗供给体系还是医疗价格体系,还是改善管理和加强立法方面,都对我国有极大的启发性。相比之下,我国农民工医保制度的建设就逊色很多。且不说全国只有少数城市建立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就是现有的制度建设,由于政策的不统一以及其他原因,实施效果不甚理想。中外医保制度的对比,最后落实到了农民工医保制度的设计上。第四章是在借鉴国外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个人对我国农民工医保制度的短期、长期以及配套方面的制度设计建议。短期方面,通过对农民工内部进行分类,将目前较容易操作,较合适的人群分别纳入新农合、城镇基本医保和灵活就业人员医保;然后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在有条件的,农民工医保制度已经建成的城市建议加快城市间的联网,促成城市间医保关系的顺利转接;建议政府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医疗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体提供合适的帮助等等。长期制度设计方面,通过推动城市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与城市职工基本医疗制度的接轨和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之间的对接,进一步推动农民工的分化,促使农民工的“终结”,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配套制度设计方面,主要从扩大医保基金来源并保值增值;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机构;加强立法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农民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宣传工作;改革户籍制度;以及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八个方面加以推进。总之,农民工医保制度建设要依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以及现实条件的成熟程度多角度,多层次以及分阶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