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炭基质的人工湿地除磷效果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不断增加,处理厂尾水成为太湖流域营养盐新的主要输入途径之一。磷作为水体关键营养盐,是导致封闭或半封闭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组分之一,有必要通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削减尾水中磷负荷。人工湿地是具有景观价值的绿色污水处理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结构达到污水中营养盐的去除,但传统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率有限,而湿地基质类型与磷的去除效果紧密相关。本论文利用湿地收割的植物菖蒲制备改性生物炭材料作为湿地基质,在强化磷去除的同时,实现了湿地植物资源化利用。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炭材料制备、表征及分析;生物炭吸附剂对磷的吸附特性实验;生物炭基质人工湿地对磷去除效果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FeSO4·7H2O为改性剂,制备NaOH预处理后铁改性菖蒲生物炭(MBC),在热解温度为400℃,改性剂浓度为1.0 mol/L时制得的MBC对生物炭材料吸附除磷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8.48%,平衡吸附容量为24.62 mg/g。通过元素组成(C、H、O、N、S)、BET、扫描电镜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分析生物炭材料改性前后和吸附磷前后的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提高了生物炭材料的亲水性和极性,总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大幅增加;材料表面成功负载了铁氧化合物,并主要以Fe3O4和-Fe2O3晶体形式存在,材料表面和层间存在大量羟基等官能团,羟基与磷酸根离子的静电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和配位反应是吸附除磷的主要机制,生物炭表面的铁和磷酸盐复合形成沉淀,也是磷酸盐被快速去除的重要原因。(2)通过生物炭吸附剂投加量实验确定了MBC最佳投加量为0.2 g/L,并以该投加量进行后续实验研究。吸附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MBC对磷酸盐的吸附行为良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平衡吸附量与实验测得数据相当,颗粒内扩散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颗粒内扩散并不是唯一吸附机制,还可能涉及边界层和薄膜扩散。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准确的描述MBC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MBC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层吸附机制,在288 K、298 K、308 K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1.82 mg/g、56.69 mg/g、76.34 mg/g。MBC对污水水质p H值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以及对磷酸根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性。(3)以生物炭、海藻酸钠和水为原材料优选制备固定化生物炭小球湿地基质填料,并根据溶出实验确定生物炭小球填充体积。分别以沸石-砾石混合填料(对照组1)、添加空白海藻酸钠/氯化钙小球的沸石-砾石混合填料(对照组2)、添加生物炭小球作为填料的沸石-砾石混合填料(实验组),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反应器(CW1、CW2、CW3)。模拟湿地反应器进水为模拟污水处理厂尾水,水力负荷为0.25 m~3/(m~2·d),在15-30天初期运行时间段内,生物炭基人工湿地(CW3)相较于CW1、CW2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良,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12%和64.93%。运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由0.5逐渐减小至0.125 m~3/(m~2·d)时,各模拟湿地反应器对磷的去除率逐渐增大,CW1、CW2和CW3对磷的去除率由12.73%、10.43%、46.4%提高至21.16%、19.36%和81.72%,其中CW1和CW2受水力负荷影响较较为显著,CW3对水力负荷的变化具有一定抗冲击能力,去除率波动较小。湿地系统在不同月份对TP的去除效果随着季节性温度的降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10月份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21.1%、19.7%和64.7%,12月份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13.25%、12.67%和46.79%,CW3相比于CW1和CW2湿地系统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4)通过生物炭基对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发现,CW3植物生物量小于CW1,而CW3对磷的去除率大于CW1和CW2,说明CW3湿地系统植物对磷的去率贡献占比较小,但生物炭的添加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CW3相比于CW1、CW2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更高,变形菌(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反硝化菌相对丰度增加,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出现下降,噬磷菌的数量减少,抑制微生物对磷的利用降解,但生物炭基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提高TN和COD的去除效果。综上所述,利用湿地植物菖蒲制备的改性生物炭材料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以改性生物炭材料为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小球用作湿地基质填料对污水磷具有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本研究受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资助,为湿地植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人工湿地体系中磷的强化去除及污水中低磷资源的回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紫外线吸收剂(UV-filters)是一类具有芳香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稳定性强、难分解、易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繁殖与生长发育。且由于亲脂性,它的毒性易通过食物链传播富集。UV-filters在环境水样中浓度水平低,且复杂的基质效应会干扰其含量测定,因此急需建立一种高效、绿色、便捷的定量检测方法。结合漂浮有机液滴固化技术的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
在工业3C自动化产线中,大功率紫外光源(UVLED)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固化和UV喷墨打印等工业领域中。在LED光源使用过程中存在光衰和调光补偿问题,以往的光衰测试参数单一,尤其在UV固化领域中,光衰补偿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在线式LED光衰检测方法,实现对UV固化过程中的光衰进行监测,采集存储得到的大量测试数据为LED光衰补偿和寿命快速评估提供依据。针对LED光源光衰因素问题,首
偏光片作为液晶显示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质量会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器的显像效果,对偏光片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已成为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依靠人工检测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传统检测方式提取特征泛化能力差,而深度学习能够从大量数据中自主学习,提取到的特征更具有代表性。本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完成偏光片表面缺陷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过量的氨氮进入水体后会引起藻类异常繁殖,导致水质下降和影响环境卫生。吸附法具有低能耗、高效等特点,是去除水中氨氮的有效方法之一。净水污泥含有丰富的土壤颗粒、铁铝氧化物等物质,其表面粗糙、多微孔,还含有大量的Fe、Al、Si的活性位点,因此对水中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实验以净水污泥为原料,在不同的焙烧和改性条件下,通过研磨-改性-造粒-焙烧等工艺制备改性颗粒吸附剂,以氨氮吸附量为衡量指标,筛选得
纺织印染工业中产生的印染废水色度高、毒性强,难以通过传统生物法进行处理。高级氧化技术(AOPs)被认为能够有效去除该类有机物,因其具有降解速率快、氧化性强的特点。其中,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具有p H值适应范围广和氧化还原电位强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用于过硫酸盐高级氧化的非均相催化剂尖晶石型铁酸铜(Cu Fe2O4)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引入石墨烯(GO)和过渡金属C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中国正式确立了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简称“双碳战略”),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正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双碳战略”目标
期刊
随着我国工业化深入发展,河道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并因此囤积了大量疏浚底泥,这些疏浚底泥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二次污染。相关研究表明,将疏浚底泥烧制成陶粒,能够同时兼顾资源化利用与避免二次污染。近年来,全氟己酸(PFHx A)逐渐在环境介质中被检测出来,其对人类身体健康是一种潜在威胁。PFHx A性质稳定,很难通过传统的生化方法去除,而吸附法可以将其从水体中高效去除,并且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电梯群控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被广泛采用以优化电梯调度,在缩短用户等待时间、降低电梯运行能耗和机械损耗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在一般的住宅建筑中,往往单元内设置电梯少,空间约束和成本约束决定其需要简易、高性价比技术和方案等原因,多年形成的住宅建筑规范和惯例,一般不为电梯设计群控系统。近年来,城市高层住宅大量涌现,大量通过消防连廊共用多部电梯的住宅中,节能降耗、提升业主用梯体验等现实需求亟需相应的电梯群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水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目前,混凝作为水处理工艺中的基础环节,对后续工艺如过滤、消毒、膜过滤等环节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出水水质。微塑料易被水环境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附着,从而影响其表面性质以及在水体中的分布状态,且自然水环境中微塑料成分复杂、形态各异,不易被去除。聚乙烯微塑料随着水中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影响其在水中的分
淡水资源匮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地球表面大量的海水资源因含盐量过高而无法直接用于人类的生产和使用,海水淡化无疑是提高淡水资源实现可持续供给的最佳手段之一。膜蒸馏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无需提供额外的压力、所需温度相对温和,同时可以结合一些低品位的绿色能源提供所需热源等优点,在海水淡化方面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膜蒸馏技术的核心组件—蒸馏膜—仍存在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