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开放度迅速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汇率变动与我国物价水平变动的联动性显著增强。特别是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升值且双向浮动的特征明显;然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有多大的影响?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我国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是说人民币升值能缓解通货膨胀?这也是当前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必须解答的问题。因此,研究人民币对外升值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探索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从经济理论中挖掘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各种经济变量,定性分析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与国内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大量的图表加以说明;另一方面,为了揭示各种现象背后的具体规律以及各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定量分析研究了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揭示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在模型的建立和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并使用了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在样本的选择上,本文首先选择汇改前后总体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然而,2005年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受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明显,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驱动下,国际投资和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国内,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恶化,最终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经济体的需求量,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研究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实证考察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与之前的回归进行比较,以揭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国内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包括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文献综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很少对我国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研究;然而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国内汇率长期以来盯住美元、汇率波动较小等原因使得国内专门针对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在研究期限的选择方面,样本的选择多以汇改为分界线单独研究,或者以汇改前后总体作为样本区间进行研究,而直接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背景来研究我国汇率传递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第二章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阐述汇率变动影响物价的相关理论。首先利用经典的汇率传递理论来解释价格水平变动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其次,由于现实贸易过程中贸易壁垒、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一价定律和绝对购买力理论的使用受限,出现了汇率对价格的不完全传递现象;因此本文进一步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来分析引起汇率变动对价格变动传递不完全的影响因素;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厂商按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来定价、厂商从供给方面的因素来定价和其他因素;宏观角度方面又受到通货膨胀环境、国家规模和经济开放程度、生产的全球化和汇率的波动程度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汇率对物价发生作用的传递机制,包括直接传递机制和间接传递机制,这些理论为现实生活中解释汇率与物价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以及定性研究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变动的因素,重点是以图形为基础进行直观的分析,通过描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和这几年的物价的变动特点,结合汇率传递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知识,定性研究了国内物价、汇率、马歇尔K指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各种因素对物价变动的传递机制。第四章是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与我国物价之间的关联性。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从需求、货币、外部输入等角度选取了相应的变量指标,构建了影响国内物价变动的指标体系来研究物价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关联性;因此,本章第一节一开始就介绍了本文运用的计量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自回归模型(VAR)、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中,首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所选取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其次,为了防止各经济变量之间出现伪回归而采用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经济意义;再次,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的方法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共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影响;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短期内变量之间具体相互影响的轨迹,研究模型整体对于其中某一变量的一个冲击所作的反应,最后,利用方差分解来定量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将系统的预测均方差分解为系统中各个变量冲击所作的贡献,从而定量地表达各个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在内容安排上,本文首先利用结构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研究了2001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同我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国内通货膨胀、马歇尔K指标、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内人民币的升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且若消费者价格指数在短期内受到随机干扰而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经济体本身存在一种反向自我修正机制,使得短期的偏离不会持久,在长期内会重新回到均衡状态。脉冲响应的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存在不完全性和时滞性。通过对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方差分解,得出消费价格指数自身、人民币名义汇率、马歇尔K指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是导致消费者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了考察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否对我国的汇率传导效果产生影响,利用结构VAR模型从实证上考察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变化,以便切实把握当前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发现,人民币汇改以后汇率冲击能进一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而通过方差分解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冲击对国内物价变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解释力也进一步增强;这说明利用人民币升值来治理国内通货膨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鉴于马歇尔K指标始终都是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和保证国内经济增长率也有助于缓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第五章是政策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从汇率制度改革、货币政策目标及能源利用战略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并认为仅仅以人民币升值来治理国内通货膨胀具有局限性,作用虽有却不是很有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人民币的升值却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国内经济的有力手段;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需专注于稳定国内物价,从而避免多重目标所导致的货币政策制定困局:认为应该从以长远的视角来确立资源利用中长期战略,以降低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