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性住房是改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一项重大举措,西安市目前正处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笔者在以西安市保障性住区为课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城市土地市场化的影响下,导致保障性住区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城市区域,而地价较低的区域多分布于城市边缘区,使西安市保障性住区存在空间布局边缘化、大型化、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样的布局特点往往伴随着公共服务设施与就业岗位的缺乏,从而带来了就医、就学、就业的不便,受保人群被迫需要远距离的出行来满足其生活的基本需求,又由于公共交通设施缺乏,增加了他们出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严重影响着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效率。西安市近年来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客运系统,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它的发展拓展了城市的空间,随之带来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外围的有机疏散,加速城市副中心,新城组团的发展。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居民远距离出行方面相比常规公交有显著的优势。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大,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在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居住,然而调研中发现现有的保障性住区与轨道交通在空间布局上鲜有关联,现阶段轨道交通对低收入人群出行作用较弱。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引发了笔者对保障性住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的思考,也促成了研究此文的初衷。本文的主体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选取了西安市截至2015年底主城区已建的租赁型保障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保障性住区建设成功的典范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布局的模式,即公交导向型的开发模式,为下阶段解决西安市保障性住区空间布局困境提供了参考。第二部分,文章总结并梳理了西安市保障性住区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规模,并分析得出它们各自的空间分布的特征。第三部分,对西安市保障性住房受保人群的特征进行了归纳,结合调研数据,分析出西安市现状保障性住区布局与受保人群需求的差距,并对保障性住区空间布局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预测出西安市保障性住区空间布局有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第四部分,分析了西安市保障性住区与轨道交通现状布局的相关性,得出其存在时间、空间不协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不当的问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在解决保障性住区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对结合轨道交通布局保障性住区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总结新加坡公共住房的先进经验与西安市保障性住区布局现状结合,从政策保障与策略研究两个方面,提出了结合轨道交通发展解决西安市保障性住区空间布局困境的实施策略:在政策方面,建议政府对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可开发土地进行统一储备和供应并将保障性住区用地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布局策略方面,第一,结合居住组团优先修建轨道交通8号(环线);第二,采用“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社区公交”的交通模式;第三,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范围内TOD模式的营建方法。第六部分,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探讨不足与展望。本文结合保障性住区的空间布局原则以及前瞻性的视角在理论上深化轨道交通引导下保障性住区空间布局的研究,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引导保障性住区合理布局,从根本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