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和锻炼使肥胖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全球现有数亿人面临着肥胖的威胁。肥胖不但可以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等,也影响形体的健美,如下睑睑袋、腰腹部脂肪堆积等。在整形美容外科,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修复,如睑袋整形术、脂肪抽吸术等等。但是伴随手术而来的出血、脂肪栓塞、术后感染、术后活动不便、术后疤痕形成等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对其不甚满意。非手术的,创伤小的的整形去脂方法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在欧美国家有医生采用磷脂酰胆碱进行局部注射“溶脂”。磷脂酰胆碱,俗名卵磷脂,是构成细胞膜中类脂的主要成分,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静脉注射治疗脂肪肝、高血脂、脂肪栓塞、动脉粥样硬外等疾病,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磷脂酰胆碱用于局部注射溶脂的效果、溶脂机理及安全性方面都缺乏相关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的研究,对磷脂酰胆碱(Lipostabil)的局部注射溶脂效果、机理、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探讨。方法成年广西巴马小型猪12头,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各6头。在实验组猪一侧局部范围的脂肪组织、真皮组织与肌肉组织内分别局部注射磷脂酰胆碱注射液(Lipostabil)0.5ml,共5次,每周一次,阴性对照组猪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注射,注射区对侧相应部位为空白对照区。给予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毒副作用观察。脂肪组织注射全部结束后,B超分别测量注射区和其对侧空白对照区的脂肪层厚度,测量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磷脂酰胆碱(Lipostabil)对实验组猪的皮下脂肪组织产生了明显的破坏作用,第1次注射后1周,病理切片发现实验组猪脂肪注射区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脂肪细胞开始皱缩、变形,失去正常形态。第2、3次注射后1周分别取材做病检发现,注射区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层正常组织结构破坏非常明显,脂肪细胞被大量吞噬破坏,甚至消失。第4、5次注射后1周分别取材做病检发现,注射区炎症细胞减少,出现较明显的纤维化征象,HE染色红染。阴性对照组猪注射区行生理盐水注射后,和正常脂肪组织比较,未出现明显的结构改变。实验组脂肪组织注射区脂肪层厚度较对侧变薄(p<0.001),阴性对照组脂肪组织注射区脂肪层厚度与对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磷脂酰胆碱皮肤真皮注射区的皮肤组织也有变性坏死。每次注射后,阴性对照组猪皮肤真皮注射区出现轻微红肿,一般1小时内即消退。实验组猪皮肤真皮注射区在第1次注射后,很快出现明显的皮肤红肿,10-24小时内逐渐消退。在第2次注射完成后,部分实验组猪皮肤真皮注射区表皮变黑,开始出现坏死。至第3次注射后,所有实验组猪皮肤真皮注射区均出现皮肤坏死。磷脂酰胆碱肌肉注射区在5次注射全部完成后1周,注射区取材做病理切片示肌肉组织被明显破坏。磷脂酰胆碱局部注射后,未发生实验动物的死亡。动物生活习性、饮食、睡眠等未见异常,无运动障碍发生。结论磷脂酰胆碱(Lipostabil)局部注射后,能导致脂肪细胞破坏,局部脂肪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发生纤维样变性、裂解、机化,因而具有一定的“溶脂”作用。并且,磷脂酰胆碱局部注射后,未发现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磷脂酰胆碱并不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局部直接注射到皮肤真皮层,可导致皮肤表皮的干性坏死,真皮胶原的断裂;局部直接注射到肌肉层,可致局部肌肉肌纤维断裂、坏死等。磷脂酰胆碱具有一定的溶脂作用,但其用在临床整形美容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因此,对于其应用于临床作为局部注射溶脂药物,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必须准确和严格掌握注射部位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