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一致感概括起来是一种整体有序的、积极的心理结构,它影响个体看待周围世界和生活事件的方式,以及把这些事件看成可控的程度。以往的很多研究探讨了心理一致感在压力应对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大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学业、生活、交友和恋爱等方面的压力,而国内相应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翻译和修订的心理一致感问卷信效度和适应性问题,能否适用于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二、了解国内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一些基本现状;三、分析心理一致感水平与大学生自感健康的相关情况;四、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父母的严厉惩罚,父母的过分干涉,父母的拒绝否认,父母的偏爱被试等)和归因方式与心理一致感之间的关系;五、研究心理一致感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归因对自感健康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经过问卷的鉴别力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最终研究结果如下:
1.翻译修订的心理一致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适合国内相关内容的研究。
2.性别对心理一致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男生的心理一致感高于女生。年级对心理一致感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心理一致感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
3.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一致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父亲温暖理解对心理一致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干涉保护对心理一致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4.归因方式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一致感,内部归因者的心理一致感高于外部归因者。
5.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感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对自感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对自感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6.归因方式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感健康水平,内部归因者的自感健康水平高于外部归因者。
7.心理一致感对自感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学生心理一致感越高,自感健康水平也就越高。
8.心理一致感在归因和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感健康的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心理一致感在归因、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对自感健康影响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心理一致感在父亲温暖理解对自感健康影响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