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优化的非球面切削(optimized aspheric transitionzone)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等方面的主客观评价。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优化的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44例(88眼)和同期接受传统标准切削模式的LASIK手术患者50例(99眼)两组疗效,包括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视力、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像差(高阶像差、球差、彗差)、角膜非球面指数Q-值增量、主观视觉生活质量问卷(QIRC)调查患者当时屈光矫正状态下的视觉生活质量。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记为实验组(A组);标准切削模式的LASIK手术记为对照组(B组)。手术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详细记录数据并按研究目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术前两组各统计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月两组均无裸眼视力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行者:实验组裸眼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快,且术后3月时显著好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两组残留屈光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回退,变化趋于平稳。③除1周时两组球差差异无显著性之外(P=0.087),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④术后两组各随访时间Q-值均较术前增加,各随访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的增加量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⑤除术后1月时6cyc/d频段两组对比敏感度统计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外(P=0.624),其余各频段实验组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的统计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⑥术后1月时随诊问卷显示:患者在术后生活便利性、对自己的满意度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觉视功能、主觉症状、顾虑方面试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时随诊问卷显示:主觉视功能、主觉症状两方面两组仍然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所示,优化的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方式治疗近视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同时优化的非球面手术可以减少术后角膜形态的改变,减少Q-值增加,术后的视觉质量要优于标准切削LASIK手术方式,但是我们的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且角膜瓣的愈合是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各种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至今并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但是非球面切削方式术后球差仍然增加,如何更好的改进非球面切削方式的软件设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