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茶灰斑病Camellia gray spot是由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盘菌目盘菌科的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 (Desm.)Stey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时可使受害的叶片、花蕾脱落。目前,对山茶灰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清洁水源等各种农业防治措施,以及施用70%代森锰锌等化学防治方法,虽然效果可以立竿见影,但是环境污染大,对人畜有较大的伤害,并且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所以对其生物防治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优化山茶内生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发酵条件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其在叶表和叶内的定殖情况,从而确定了其生物防治效果。1、首先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牛肉膏蛋白胨基础培养基上(牛肉膏3g,蛋白胨4g)先对碳氮源进行了初步筛选,得出了最优碳氮源为葡萄糖、蛋白胨。而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及方差分析,选出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PH、溶氧量、接种量和碳氮源需求量,从而得出最优方案为:牛肉膏3g,蛋白胨4.375g,葡萄糖0.5g,pH值为6.0,接种量2m1且瓶装量125 ml培养液于300m1三角瓶中振荡培养,最适温度为25℃;在此基础上再测定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以及对病原菌的拮抗关系探索出最佳的培养时间为72小时。2、通过传统而实用的抗生素标记法,筛选出解淀粉芽孢杆菌抗链霉素500μg/ml的突变菌株,进而将其配制成不同浓度进行叶表和叶内的定殖试验,为找出最佳生防浓度做准备。结果表明,标记菌株稳定性高,可以很快定殖到山茶叶表和叶内。从定殖数量上看,高浓度的初始菌液定殖数量大于低浓度的菌液,尤其在叶表面上定殖数量最高,存活期最长,8天时达到最大,到40天时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3.2×105cfu/g);而叶内相对缓慢,16天时达到最大,30天时维持在一定的浓度(5×102cfu/ml)。从病原菌对生防菌定殖影响上看,病原菌较大的影响生防菌在叶表面定殖的稳定性,后期定殖浓度下降明显,而对叶内的定殖几乎不产生影响。3、运用不同浓度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山茶灰斑病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病菌对照发病率极高,空白对照均未发病,利用菌悬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时间上来看,防治效果略微下降后呈现上升的趋势,8天时达到最佳,而后趋于稳定;从接种方式上看,预先接种菌悬液的处理最好,最好的防效为75.35%,显著高于其余2种处理;从叶面本身存在的微生物等对防治的影响上看,未灭菌叶的防效略低于灭菌叶,但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