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治疗的60 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均治疗8 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 周、治疗后8 周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CRP、ESR、RF 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7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在疗程4周及8周时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93.1%。对照组在疗程4周及8周时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9.2%、77.8%。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在4周、8周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或p<0.01)。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在治疗4周、8周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相比,在治疗4周及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主要症状、体征指标方面,治疗组在疗程4周和8周时主要症状及体征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对照组在疗程4 周时只有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VAS测试、关节功能分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在4周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8周时对照组主要症状及体征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两组之间相比,在疗程4周和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在理化检查指标方面,在治疗4周后,两组CRP、ESR、RF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后,两组CRP、ESR 及治疗组的RF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而对照组的RF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相比,在疗程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RP、ESR、R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疗程8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RP、ESR、R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
在患者使用激素情况方面,两组使用激素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平均使用激素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以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可起到增加疗效,降低实验室指标,减少疼痛患者激素使用量的作用,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