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激活细胞穿透肽缀合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在核磁共振和荧光双模成像的应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模成像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种成像模式的结合可以弥补单一成像模式的缺陷。将核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结合,使纳米探针同时获得核磁共振成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荧光成像的高灵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将Gd3+螯合物、聚集诱导发光体和可激活细胞穿透肽结合,得到了一种具有主动靶向的核磁共振和荧光双模成像的聚合物纳米探针。我们合成了Gd3+螯合剂单体和聚集诱导发光单体,随后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制备了线性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接着我们在亲水性端缀合了具有主动靶向性质的可激活细胞穿透肽。将这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直接溶于水中,制备了聚合物纳米颗粒。这种主动靶向的双模探针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在体外的细胞荧光成像中,这种主动靶向的聚合物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肿瘤细胞穿透性。初步的体内实验表明,聚合物纳米颗粒在30分钟内即可在肿瘤部位达到最大富集,这种Gd3+螯合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肿瘤靶向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我们通过在聚合物纳米颗粒内装载近红外染料,用于在体内近红外成像显示聚合物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聚合物纳米颗粒的肿瘤摄取和体内核磁共振成像结果一致。这种具有主动靶向的核磁共振和荧光双模成像探针,造影效果明显,有望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三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O-糖基化的改变是肿瘤性疾病的特征性事件之一,并与肿瘤的细胞间信号传导
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人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共同发展和加强合作的重要性。于是,中国开始主办不同主题的国际合作研修班,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合作研修班,以促进各国之间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共同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而且,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国际合作研修班对于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东盟地区边境安全合作研修班”是由中华人民共和
目的:评价以深刺翳风穴为主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PBP)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和病房的脑卒中
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结肠癌是致死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靶向抗结肠癌的药物还很少,设计研发具有靶向性的抗结肠癌药物一直是近几
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远处转移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发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转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5D Limb技术测量正常孕晚期临产前7天内胎儿部分上臂容积(fractional upperarmvolume,AVol)并将其与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actual birth weight,ABW)进行相关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江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有生育要求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阴式手术组,共35例;B组为腹腔镜手术组,共30例。比较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B组,差
本研究以原始红松林以及发生皆伐后恢复演替的次生阔叶林为对象,分别采用野外原位和室内模拟淋溶的方法对两者叶凋落物养分元素及可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特征、林冠层和凋落物淋
背景: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髓系恶性肿瘤,兼有骨髓发育异常与肿瘤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表现。CMML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异常的骨髓微环境可能是导致CMML发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珍贵的中药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入药历史。三七生产以种子繁殖为主,采收后的三七种子形态上已经成熟,但生理上并未完成成熟,具备后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