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2年2月,刊登在《Nature》杂志封面上的一篇文章,展示了10-21量级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测量精度,通过测量在同一光晶格中原子高度差相差1 mm的两团原子的时间流逝速度不同,在微小的空间尺度上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凭借锶原子光晶格钟超高的测量精度为寻找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测量和导航领域新技术的建立、以及未来国际单位制中“秒”的重新定义等奠定了基础。本文在锶原子光晶格钟实验平台上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2月,刊登在《Nature》杂志封面上的一篇文章,展示了10-21量级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测量精度,通过测量在同一光晶格中原子高度差相差1 mm的两团原子的时间流逝速度不同,在微小的空间尺度上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凭借锶原子光晶格钟超高的测量精度为寻找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测量和导航领域新技术的建立、以及未来国际单位制中“秒”的重新定义等奠定了基础。本文在锶原子光晶格钟实验平台上开展了如下研究内容:利用高分辨率的钟跃迁谱测量了超稳光学参考腔(ULE腔)的零温漂点;通过周期驱动光晶格技术对弗洛凯(Floquet)拉比谱进行了研究;在浅光晶格中,通过观测钟跃迁载波谱线的劈裂,成功实现了量子隧穿现象的实验观测。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光晶格中二能级系统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得到了一维光晶格中原子的能带结构。进一步分析了钟跃迁载波跃迁谱线并考虑了晶格中不同原子布居对谱线的影响。利用钟跃迁谱线的理论线型表达式对锶原子光晶格钟钟跃迁谱进行拟合,能够得到晶格中原子的轴向和径向温度以及拉比频率Ω和钟激光与晶格光的夹角Δ等关键实验参数。通过对一维光晶格中冷原子光谱的研究,不仅验证了晶格中原子的有效温度服从玻尔兹曼分布,还为实验中系统关键参数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加深了对一维光晶格中原子跃迁光谱的理解。(2)利用高分辨率的钟跃迁谱线测量了698 nm超稳窄线宽激光系统ULE腔的零温漂点。通过测量得到实验中所用超稳光学参考腔的最佳零温漂点为30.63°C,误差为0.42°C。在零温漂点处,利用光钟闭环锁定的方法测得698nm超稳窄线宽钟激光的线性漂移率为0.15 Hz/s。698 nm超稳窄线宽激光系统ULE腔零温漂点的确定,不仅有助于提高698 nm超稳窄线宽激光系统的不稳定度,还有助于提高87Sr光晶格钟系统的不稳定度。而且,原子跃迁谱线测量法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原子谱线具有测量精度更高、实验操作更方便的优势。(3)在锶原子光晶格钟实验平台上,建立了单参数调制和双参数调制的Flouqet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单参数调制实验中,通过调节晶格光的驱动幅度和频率,展示了通过调节调制频率和幅度精确操纵某一个Floquet边带的可能性。在双参数调制实验中,同时对晶格光的驱动频率和钟激光的拉比频率进行调制,通过精细调节加载在晶格光与钟激光上的两个调制之间的相对相位,观察到了明显的“Floquet光子”干涉效应。Floquet设计在锶光钟实验平台上的成功实现,为在锶光钟平台上研究量子模拟、精密光谱的测量和淬火过程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4)在一维水平光晶格的锶原子光晶格钟实验平台上,利用超稳超窄线宽的698 nm激光激发87Sr冷原子~1S0(|g))→~3P0(|e))跃迁(即钟跃迁),实现了对锶原子分布在特定量子态的制备。通过在深光晶格中,将原子制备到|e,nz=1)态,再绝热地降低光晶格阱深,获得浅光晶格中的激发态的载波-边带可分辨钟跃迁谱线。从钟跃迁谱线中观测到载波谱线发生了明显的劈裂,即原子在光晶格相邻格点间产生了明显的量子隧穿现象。这些研究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光晶格钟的不确定度,也可为观测光晶格中费米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以及利用Floquet理论压制钟跃迁隧穿谱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纤维素材料是一类分布广泛、易获取的绿色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材料之一。本论文提出利用一维纳米纤维素独特的纳米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和三维纤维素基质材料多孔、多层次、构造有序的多尺度分级结构特点及过滤吸附和吸能特性,通过不同的合成路径和复配方法,将纤维素与功能性金属化合物材料进行复合,构建了具有三维网络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和电磁屏蔽纸,并将其应用于印染
河漫滩湿地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调节区域生态和环境的功能,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服务。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共同影响,导致河漫滩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湿地退化问题成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海拉尔河下游段河漫滩湿地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遥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河漫滩湿地林草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
野火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也是北方针叶林演替过程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频繁的野火干扰使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也会改变该地区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和植被恢复过程。目前对受野火干扰的北方针叶林恢复过程的研究主要从数量生态角度考虑,然而对火烧迹地植物养分利用规律的相关研究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全面揭示火烧迹地植物地上-地下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协同变化规律以及植物养分内稳性的恢复
背景: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难题,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最好,但存在取骨区并发症,某些人骨量不足甚至无法取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研究者从事骨移植替代物的研发,出现了大量新的生物活性材料,取得不错的动物实验效果,但是临床使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的组织工程骨是将自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再移植到支架材料,但是其存在制作过程复杂、运输难度大、污染风险大等难题,难以广泛运用。随着组织工程骨的高速发展,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作为农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铺砌道路是重要的沉积物来源,但由于覆盖面积较小,道路侵蚀往往被忽视,更少有研究分析道路建设对水文和坡面切沟的影响。在中国黄土高原,道路侵蚀频发,但道路表面切沟侵蚀的发生机制研究薄弱。本文旨在分析极端降雨条件下道路侵蚀特征,确定道路切沟侵蚀起始阈值,利用土地利用、降雨数据对道路切沟侵蚀预测,阐明道路对坡面切沟发育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道路侵蚀的治
光学原子钟作为目前稳定度、测量精准度最高的设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基本理论的检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发展高稳定度的光学原子钟,需要频率稳定度更高的激光作为光钟的本振源。Pound-Drever-Hall(PDH)激光稳频技术是发展高稳定度激光的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使用PDH技术输出的激光频率稳定度往往受限于参考腔的热噪声极限。使用高精细度长腔是降低参考腔热噪声极限的一种重要方法,德国标准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借助“三北”防护林体系等建设工程,各地相继营建了大面积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以应对日益恶化的土地荒漠化及进行生态恢复。但随着林分的不断生长,相当一部分樟子松人工林开始出现枝梢枯黄、长势衰弱、继而整树死亡且无法天然更新的衰退现象。诸多前期科学研究表明,我国北
种子作为植物和作物生产的主要投入,具有巨大的生物和经济意义,受到农民、生产者、种子经营企业、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以及种子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种子质量与人民的健康以及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传统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林业的批量种子品质检测要求。种子品种、活力和含水率都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高光谱技术,以玉米和大豆种子为研究对象,从品种、活力和含水率三个方面开展了种子品质
齐墩果酸(O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广泛存在于女贞、油橄榄、连翘等木犀科(Oleaceae)植物当中。齐墩果酸具有抗肿瘤、保肝、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引起了研究人员极大的重视。齐墩果酸由于水溶性差、毒副作用大、稳定性差等局限性,制约了药效发挥和临床应用。为了克服齐墩果酸存在的不足,实现安全及高效的药物递送,本论文利用天然高分子纤维素衍生物、α-环糊精材料,通过官能团反应、可逆加成断裂
国有林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层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也是林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和骨干,在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国有林场持续开展了20年扶贫工作,并在2015年启动了全面改革,为其今后健康良性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营效率是体现国有林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源禀赋差异是经营效率产生差异的重要内部因素,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框架,资源禀赋的高低会影响经营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