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北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演化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岗岩是大陆上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记录着陆壳形成、壳-慢相互作用和岩石圈演化的丰富信息。浙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江绍断裂带的北西侧,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浙西北地区的13个早白垩世花岗质侵入体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以及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浙西北地区早白垩世的花岗质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主要在集中148~125 Ma之间,早期(148~135 Ma)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为主,晚期(135-125 Ma)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2.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将浙西北早白垩世的花岗质岩石分为I型、S型、A型和高分异花岗岩四类。其中I-S型花岗岩对应了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02含量(平均约68%)和稀土含量,具轻微的Eu负异常和较强的轻重稀土分馏,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而I型花岗岩比S型花岗岩更富Sr。这两类岩石的形成与区域内早中侏罗世挤压造山导致的地壳加厚有关。A型花岗岩对应了晚期的黑云母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平均约75%)和高FeOT/MgO值,具强烈的Eu负异常,富集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强烈亏损Ba、Sr、Ti、P,岩石形成于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下。3.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浙西北早白垩世的花岗质岩石主要由成分相当于上溪群、双桥山群和双溪坞群的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经部分熔融而形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浙西北早白垩世I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较高的压力条件下,S型花岗次之,而A型花岗岩形成于较低的压力条件下。4.通过对比浙西北与华南其他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资料,建立浙西北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早侏罗-晚侏罗世中期(180~150 Ma),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浙西北地区发生陆内造山作用,地壳增厚并隆升剥蚀;150~135 Ma期间,随着古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后撤以及岩石圈的拆沉,岩石圈进入伸展阶段,软流圈地慢物质沿构造薄弱带(“十杭带”)上涌,地壳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形成Ⅰ型、S型和高分异花岗岩。135 Ma之后,随着岩石圈进入强烈的伸展阶段以及地壳的减薄,地壳大规模重熔形成广泛分布的中酸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及时教学法在ICU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广西中医药附属瑞康医院ICU病区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80人,按学号尾数单双数分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增强其自信心,并培养其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试通过情感教学策略的运用,探
对于风电场的接入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而大规模风电的集中接入需要更强的鲁棒性。基于换流器三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换流器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EL(Eu
东南沿海中生代侵入岩可分为三套,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第二套,第三套侵入岩在浙东——闽东区有成分上对应的火山岩。下火山岩系和第二套侵入岩是挤压条件下地壳分熔的英安质岩浆
美术馆是应该让艺术品自己去解读自己?还是应该为参观者直接提供信息和解释?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美术馆如何兼顾两者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参观者提供服务。
采用一个描述饱和砂土中固相颗粒和液相流体耦合的离散元数值模型,固相颗粒采用离散元的颗粒流理论(PFC)模拟,液相流体通过求解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铁钻工是钻井平台上用来上/卸钻具的装置,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对自动化钻机的研究至关重要。我国铁钻工发展起步较晚,在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本
哈尔滨市某建筑原为四层内框架砖砌体结构,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需新增2层。针对原房屋受建筑红线限制和原结构特点,提出了内嵌框架增层结构设计方法,实现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嵌
致广大与尽情微──秦俑艺术略论刘骁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人类古代文化的伟大奇观的发现,使世界都感到震惊。它向人们提出了许多研究课题,仅就艺术的角度而言,本文也不可能对它
目前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在液化场地地震响应分析上应用较少,本文利用完全耦合的动力分析方法,模拟了0.15 g和0.5 g加速度输入下的自由液化场地振动台试验以及实际液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