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干旱黄土区陡峭土质路堑边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也是植被构建的难点。本研究以位于半干旱黄土区的吴起县为代表性研究区,以陡峭路堑边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Mann-Kendall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研究区内路堑边坡的侵蚀现状,证实在路堑边坡进行植被恢复重建的必要性,进而在基于土壤持水性曲线探究路堑边坡表土干化这一植被构建限制因子的基础上,探索了适宜路堑边坡植被构建的方法(抗侵蚀纤维喷播方法和容器苗深植绿化方法)。本研究可为半干旱黄土区路堑边坡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1960~2016年间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幅度为10.82 mm/10a),侵蚀性降水的降水总量以约为2.86 mm/10a的幅度增加而发生频次几乎无变化,侵蚀性降水在年降水中所占比重升高,单次侵蚀性降水的侵蚀力有所加强;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为干旱评价指标,得出研究区处于变干旱趋势下,且干旱程度在加重。(2)半干旱黄土区形成时间在1至25年的典型路堑边坡侵蚀程度各年均属剧烈等级,建成6年的道路路堑边坡侵蚀模数高达15.30万t/km2·a,其他年限基本介于5~6万t/km2.a,并且土质道路的3个侵蚀单元(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和路面)间,除建成当年路面的侵蚀强度最高外,其余年份均以路堑边坡的侵蚀强度最高。(3)半干旱黄土区路堑边坡在雨季结束后仍存在表土干化现象,干表土层中水分均为无效水,成为植被构建的限制因素。干表土层厚度受坡向(太阳辐射)的影响,并且会随着坡度的增加和坡面形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随着坡面形成时间的增加,坡面干表土层的厚度会接近某一厚度不再明显增加,这一厚度小于40 cm。(4)抗侵蚀纤维喷播方法施工简便、高效,成本投入主要为购置喷播机械和喷播基质,喷播基质(HP-FGM)的用量达到400 g/m2时可有效减少坡面侵蚀,并可消减路堑边坡干表土层对植物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坡面粗糙化处理方式,可有效地促进坡度在60度左右及以下路堑边坡的植被恢复;容器苗深植绿化方法的主要成本投入为人力支出和种苗购置,较之抗侵蚀纤维喷播方法的成本投入少,种植孔深度设定为40 cm时可完全突破坡面干表土层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对坡度的适应性强,在坡度45度以上至80度的陡峭路堑边坡其植被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可达93%以上,可取得理想的植被构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