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行为理论视角下英文电影The King’s Speech字幕汉译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趣味吸引观众,成为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使观众娱乐身心,还能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语言或文化方面的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电影大批进入中国。这些电影满足了中国观众想要了解异国风情的需要,由此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字幕翻译作为中国观众欣赏外国电影的媒介,在外国电影的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中国,字幕翻译也随之兴起。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会出现几种翻译版本,而这些版本各有优劣。本文作者试从翻译行为理论的角度对英文电影字幕汉译进行研究。  翻译行为理论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一种有意图的互动;作为一种人际互动;作为一种交际行为;作为跨文化行为;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该研究主要以翻译行为理论下的“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行为”和“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作为指导,对英文电影 TheKing’sSpeech现网上仅有的四种不同的汉译版本进行研究。在翻译行为理论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互动”主要提出在翻译中译者要尽量消除“文化要点”,指不同群体之间可能产生交流障碍的种种差异;“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提倡源语文本只是提信息的一种途径,作为译者,应当选择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传达。  通过研究,作者发现电影《国王的演讲》,蕴含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部分台词可能构成“文化要点”,造成观众阅读障碍,需要译者做好文化转化工作。此外,这部电影中还有部分台词,在翻译中如选取直译,将不易于电影信息的传播,译者在翻译时对这部分台词必须做出文本处理。在该研究中,作者主要抽取这两部分台词,以翻译行为理论当中的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行为和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作为指导,就四种汉译版本在每一个实例下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字幕翻译中可用的翻译策略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作者认为以翻译行为理论作为指导,译者可以更好地将电影信息传达给读者。通过该研究,作者希望相关字幕翻译人员在进行字幕翻译工作时,能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并且希望更多的学者参与字幕研究工作以便字幕翻译现状有所改良。
其他文献
本文以乔治·爱略特的《亚当·比德》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范例,分析了意识形态对文学文本进行渗入的过程。意识形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入文本:渗入语言的意义形成过程,对文本素材
在对待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性问题上,美国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对进入其视域的异国形象有刻板化的传统。本文从社会同一性理论和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当代美国电影中华人刻板形象进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影视翻译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影视翻译主要有配音和字幕翻译两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字幕翻译因其省时省钱的特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字幕翻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被西方评论家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以一个敏锐艺术家的广泛视野,时刻关注着时代和社会,力求用新的艺术形式反映新的现实。 在康
本文试图创建一个批评框架,基于此“异史氏曰”在跨文化交际翻译译本中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得到有效的论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讨论译者主体性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
在(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英语写作教学领域有两种主流的教学方法。其一是以学生完成稿为教学中心的“成品教学法”;其二是以学生写作过程为教学中心的“过程教学法”。与传统
本论文通过对英文小说《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旨在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探索文学翻译的活动。本文论述了德国功能主义在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而提出,德国功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