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被诊断,已成为最常见的肝脏慢性疾病,受到广泛关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可发生纤维化并可发生肝硬化。FibroScan对肝脏纤维化及脂肪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并且对肝脏无损伤,近年来不断应用于临床,但是应用FibroScan检测指标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NASH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NASH患者身体成分、肝脏纤维化、肝脏脂肪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方法1.研究对象:某三甲医院就诊的经B超诊断的NAFLD患者188名,同时随机选取来院体检的18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其中30名NASH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2.检测方法: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体成分,使用FibroScan 502测定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脏硬度值(LSM),同时ALT、AST及其他实验室指标。3.膳食调查:使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进行膳食调查。4.生活方式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推荐生活方式改变为饮食控制及运动,参考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设定生活方式干预时间为3个月,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设定减重目标为减轻体重5%~10%。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的关联性选用Spearman等级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AFLD与对照组比较(1)NAFLD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BMI)、ALT、空腹血糖(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尿酸(UA)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NAFLD患者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学意义(P<0.01)。2.NASH与对照组比较(1)NASH患者的体重、BMI、CHOL、LDL、VLDL、U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NASH患者的年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NASH患者摄入的能量、脂肪、总脂肪酸、SF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UFA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NASH 与 NAFL 比较(1)男性NASH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NAFL患者,CHOL、LDL高于NAF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NASH患者的内脏脂肪等级低于NAFL患者,躯干脂肪率高于NAF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NASH患者摄入的能量、脂肪高于NAFL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方式干预NASH(1)NASH的患病率为25.54%,男性患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P=0.005)。(2)生活方式干预后患者的体重、BMI、体脂肪率、腰围、腰围身高比、躯干脂肪率、内脏脂肪等级、CAP值、LSM值、ALT及AST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NAFLD 患者较对照组的体重、BMI、BG、TG、CHOL、LDL、VLDL、UA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NAFLD患者较对照组摄入更多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及总脂肪酸,同时SFA摄入比例增加,而MUFA和PUFA摄入比例减少,且NASH患者摄入的能量及脂肪增多更为明显。3.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NASH患者的体重、BMI、体脂肪率、腰围、内脏脂肪等级。4.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NASH患者的CAP值及LSM值,但是对于已经发生肝硬化的患者期LSM改善不明显。5.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NASH患者的ALT及AST水平。